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石介的哲学思想是矛盾,他在批判佛、道的天堂地狱、长生不死的“怪妄之论”时,表现了一些无神论、唯物论的因素,不仅危害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危及到封建国家的政治。

作者:石介

 

石介从维护儒家学说的立场批判佛、道,“佛、老以妖妄怪诞之教坏乱之”,不仅危害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危及到封建国家的政治。

石介认为:“天地间必然无有者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辨惑论》)表现了一定的无神论因素。
石介从维护儒家学说的立场批判佛、道,“佛、老以妖妄怪诞之教坏乱之”,于是“圣人之道”中断而“王道绝矣”(《读原道》)。这不仅危害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危及到封建国家的政治,“有老子生焉,然后仁义废而礼乐坏。有佛氏出焉,然后三纲弃而五常乱。呜呼!老与佛,贼圣人之道者也,悖中国之治者也”(《去二画本纪》)。“佛、老害政教”(《上范仲丞书》)
  石还要求禁止淫祀、淫祠。所谓淫祠是指滥设的祠庙。这往往与封建世俗迷信的泛滥分不开。因此,历代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无神论者大都对淫祀、淫祠持反对与禁止的态度,“止妖俗、禁浮民、去淫祠、息幻法”都是指禁除封建世俗迷信,石介把“宽赋”、“遏贪暴”和禁除“迷信”看作是治理国家的三项同等重要的政治措施,只要把这些措施付之行动。就可以出现“乐民”、“安下”、“淳风”、“正本”、“厚教”、“明道”的理想社会。这一进步观点,对社会大搞寺庙建设有积极启导意义。

石介的哲学思想是矛盾的,他在批判佛、道的天堂地狱、长生不死的“怪妄之论”时,表现了一些无神论、唯物论的因素,从哲学角度为封建统治阶级刑罚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石介的哲学思想是矛盾的,他在批判佛、道的天堂地狱、长生不死的“怪妄之论”时,表现了一些无神论、唯物论的因素。但是他认为“天福善祸淫,皇天无亲,惟道是辅”“作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不同意唐代柳宗元“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石介认为不合“圣人六经之者”,“天人相去其间不容发”。认为“天之治曰祸福,君之治曰刑赏,其出一也。”从哲学角度为封建统治阶级刑罚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自夫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于今,天下一君也,中国一教,无他道也”。他提出:“道者何谓也,道乎所道也。”“道于仁义而仁义隆,道于礼乐而礼乐备,道之谓也。”“夫父道也者,君道也;君道也者,乾道也。首万物者,乾则,以君况焉;尊万邦者,君则,以义拟焉”。“君统”与“道统”于一个道体,受一个原则支配。这一理学思辨体系,显然是后来理学形成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灵柩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石介简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
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中文名
石介
别    名
石守道,石公操
国    籍
北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兖州奉符(山东泰安)
出生日期
1005年(景德二年)
逝世日期
1045年7月22日(庆历五年)
职    业
思想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
应天府书院
信    仰
儒家道学
主要成就
理学先驱 
宋初三先生 
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提举应天府书院,主持太学
代表作品
《根本》《庆历圣德颂》《中国论》《怪说》
世    称
徂徕先生
学    派
泰山学派
祖    籍
山东乐陵
作品集
《徂徕先生全集》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