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介
石介在天圣七年游历河朔。满怀激烈心情作《过魏东郊》诗一首,对柳开极度追慕之情溢于言表,石介指责皇帝“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石介被罢。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石介游历河朔。满怀激烈心情作《过魏东郊》诗一首,对柳开极度追慕之情溢于言表。至誉为“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石介对柳开的赞美,不仅限于古文的道统方面,推戴他“著作慕仲淹(王通),文章肩韩愈”;而且颂扬其武略:“帐下立孙吴,尊前坐伊吕。笑谈韬钤间,出入经纶务。”这反映了青年时代的石介,不惟具有齐鲁之邦的古文传统,而且不乏北国少年的尚武精神。“匈奴恨未灭,幽州恨未复”更是出于青年石介对于国家、民族命运极度关注和历史责任的自觉。
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岁,“进士及第”授将仕郎、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1034年)郓州秩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通过士建中介绍,石介与孙复一见如故,景祐二年(1035年)冬,石介为其筑室泰山之麓,创建泰山书院(泰山书院在中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宋明理学的活水源头)。此后两人成为亦师亦友同道人。是年冬,杜衍推荐,石介辟为御史台主簿,旋以上书“以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为借口,罢而不召。实际原因是新帐老账一起算。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仁宗皇帝赵祯少年登基,不免好色,而又自尊心极强。石介指责皇帝“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酒无时节”。石介被罢,当此原因。
石介宝元元年以父年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古文运动在国家最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
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满,以父年老(石父丙已七十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归家奔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石介身在徂徕,心忧西北边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心情。“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偶作》)提醒朝廷:“吾尝观天下,西北险固形。四夷皆臣顾,二鄙独不庭… …孽芽已滋长,蛇豕极膻腥。渐闻颇骄搴,牧马附郊垌。”民族危机,忧心满怀。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石丙亡故。居父母丧期间,石介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国子监直讲。于是太学大兴,生徒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徂徕先生墓志铭》欧阳修)。古文运动在国家最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