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石介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

作者:石介

 

石介对“庆历新政”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颂刚脱稿,孙复就对石介说:“子祸始于此矣!”
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韩琦荐之“直集贤院”。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
任所旋即于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病卒于家,终年四十一岁。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和庆历七年(1047)六月两次下令核查存亡实况,有长者之风的知兖州杜衍、提点京东刑狱吕居简和见义舍身青年才俊龚鼎臣具保,幸免发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事件。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此诗呼天抢地,感人肺腑,后人称誉:“英辨超然,能破万古毁誉”。
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主席少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石介简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
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中文名
石介
别    名
石守道,石公操
国    籍
北宋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兖州奉符(山东泰安)
出生日期
1005年(景德二年)
逝世日期
1045年7月22日(庆历五年)
职    业
思想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
应天府书院
信    仰
儒家道学
主要成就
理学先驱 
宋初三先生 
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提举应天府书院,主持太学
代表作品
《根本》《庆历圣德颂》《中国论》《怪说》
世    称
徂徕先生
学    派
泰山学派
祖    籍
山东乐陵
作品集
《徂徕先生全集》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