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左懋第据理力争维护明朝民族尊严,刑场之上仍拒降不屈

作者:左懋第

 

左懋第因杖毙剃发随员入狱,据理怒斥羞辱劝降之人
清兵下江南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易服。左懋第随员中有人剃了发,左懋第立即令人将他杖毙。清廷以擅杀人命的罪名将他逮下刑部。次日,摄政王召见左懋第,左懋第丧冠白袍,南面坐于阶下,不拜亦不语。摄政王还不放弃劝降的企图,令明朝降官逐个劝说。有个降官说:“左先生何不知兴替?”左懋第鄙夷地瞟了他一眼说:“兴替,国运之盛衰,廉耻,人臣之大节。先生知兴替,知不知廉耻?”一句话说的再也没人敢作声了。摄政王说:“尔是明臣,为什么食清粟半载而不死?”左懋第说:“是你们夺了我大明之粟,何曰我食尔粟?我国家遭此大难,并不是亡国亡种,你不要高兴得太早。我左懋第今日只有一死,何必多言!”

刑场上多尔衮再次劝降,左懋第不为所动,视死如归,从容赴死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日,清政府终于决定将他杀害,遂被押往菜市口。在刑场上,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劝降,左懋第坚贞不屈,不为所动。左懋第昂首高步来到菜市口,南向两拜,北向两拜,然后端坐受刑。刽子手跪在他面前挥涕稽首不忍下手,都中士民奔走流泪,拜送者不可胜计。左懋第慷慨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五岁。
左懋第就义后,人们发现了他在太医院写下的绝命词:“峡坼巢封归路回,片云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磨尽,荡作寒烟总不磨!”表达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左懋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贞不渝、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左懋第著有《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文抄》四卷,《左忠贞公剩稿》四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言以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左懋第(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明代山东莱阳县(今山东莱阳市)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明朝末年,胶东出了个名闻全国的民族英雄——左懋第。因他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投降清王朝,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中文名
左懋第
外文名
Zuo Maodi
别    名
左仲及,左萝石
国    籍
明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莱阳市
出生日期
1601年
逝世日期
1645年
职    业
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代表作品
《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文抄》四卷,《左忠贞公剩稿》四卷
追赠职称
兵部尚书
谥    号
忠贞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