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左懋第赴京议和前便做好殉国准备,怒斥劝降之人,不辱使命

作者:左懋第

 

左懋第极力主战,却不得赴京议和,出行前便准备以身殉国
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极力主战,并请求拨给他人马,以收复失地,恢复明王朝江山,但未获批准。继而他又拒绝出使议和,他深知两副使即陈洪范、马绍榆软弱,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左懋第深知赴京议和,如同与虎谋皮,希望渺茫,决心以“误国辱身”精神完成使命,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部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提醒南明王朝不要期望和议一定能成功,即使议和成功,也不一定是可以信赖的,主张以武力保平安。强调以天下为重,以耻仇为念,以沦陷之民为忧,要整军伤兵,以田恢复大业。
左懋第对北行议和的危险也深有预料。他在一封信中说:“懋第此行,是懋第死日也。”立志要“效宋之文天样”,“留正气于千古”。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张家湾,清摄政王令左懋第入居四夷馆,左懋第严词拒绝,说:“我是奉朝廷之命来酬谢贵国灭闯之义,若以属国礼相见,我宁死不入。”摄政王只得遣官骑迎左懋第住进鸿胪寺。

左懋第面对清军坚贞不屈,数次被劝降皆被怒斥,据理力争
双方相见后,清方大臣指责弘光帝即位为僭,左懋第大义凛然,驳斥了清方谬论。祭告崇祯帝,清方阻挡,左懋第便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清摄政王重左懋第为人,数次派人劝左懋第降清,皆为左懋第斥退。而左都督陈弘范却暗地里降清,答应说服南明的淮北守将投降。
受到清廷的冷遇和细弄,面对清王朝的种种威胁和侮辱,他愤怒地予以斥责并据理力争,始终不辱使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淡忘那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左懋第(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明代山东莱阳县(今山东莱阳市)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明朝末年,胶东出了个名闻全国的民族英雄——左懋第。因他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投降清王朝,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中文名
左懋第
外文名
Zuo Maodi
别    名
左仲及,左萝石
国    籍
明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莱阳市
出生日期
1601年
逝世日期
1645年
职    业
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
代表作品
《梅花屋诗抄》一卷,《萝石山房文抄》四卷,《左忠贞公剩稿》四卷
追赠职称
兵部尚书
谥    号
忠贞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