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孙元良重整旗鼓,率二十九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使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作者:孙元良

 

国军于豫湘桂会战中一溃千里,孙元良率部火速支援,阻击日军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国军称豫湘桂会战。此间国军除了在长衡作战中还抵抗了一阵,基本就是一溃千里。日军兵锋甚至直指离陪都重庆近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一时重庆震动。
此时孙元良所部29军91师在严令下正火速驰援(顺便说一句,那个采访记录中孙部长途调动的里程自己加起来都对不上,不知道是飞将军自己老糊涂呢,还是胡大作家算术没学好)。11月30日夜,91师搜索部队与日军前锋遭遇。1944年12月1日,91师在美机配合下,依托黑石关、白蜡坡等有利地形逐次阻击日军13师团步兵104联队(后有山炮兵19联队一部加强)。
日军104联队于是以第1大队迂回,于次日进入独山。独山守军放弃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望风而逃。1944年12月2日,日军步兵104联队“未料到第1大队11时30分即已冲进独山。海福联队长和野野山参谋一时真假难辨,直到再次来电证实,方始放心”。说日军推进太快,还不如说国军溃退太快。1944年12月3日中午,日军104联队主力转向进入独山,工兵13联队也随后进入。
 

孙元良率部克复独山,以此功绩获得勋章,抗战胜利后任重庆警备司令

当天日军第11军接到报告后,认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而104联队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反之国军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并占有制空权。于是命令第3、第18师团按计划“反转”。日军独山部队大队长以下军官申请拒绝反转,主张挺进贵阳,后在野野山参谋说服下作罢。随后日军大肆烧杀抢掠,并破坏了独山附近的所有设施、工厂和军需物资,于1944年12月4日黄昏主动后撤。白崇禧在事后的总结中也承认日军是主动撤退。
1944年12月8日拂晓,孙元良率部“克复”独山,顺便在滇缅路上截留了几十辆商车。以此“功绩”,孙元良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5月,日本已经日薄西山,孙元良的29军在局部大反攻的浪潮中,“奋勇”向前,一路克复河池、德胜、宜山(还得而复失了一次)、中渡、永福等地。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出任常镇地区警备司令,后任第三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为扩充力量,孙把周佛海、刘明夏等人所辖伪军残余甚至一部分日军改编成卫戍部队,担当“剿匪”任务。同时借收缴敌伪财产之名,大肆搜刮。1946年冬,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任上嗜好跳舞,常与高级妓女出入舞厅。唯禁烟甚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带刺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孙元良(1904—2007年),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1944年,率29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1949年后去台湾,2007年在台北去世。1990年,参与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即日后的《国殇》);其子孙祥钟,是台湾电影明星,艺名秦汉;其孙为偶像剧演员孙国豪;周镇寰是他的机要秘书。

中文名
孙元良
外文名
Sun Yuanlia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华阳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2007年5月25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籍    贯
浙江绍兴
绰    号
飞将军
职    务
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