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孙元良转进变溃退,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孙元良抛售棉纱

作者:孙元良

 

1937年国军下令“转进”,指挥混乱变为溃退,孙元良建议选精锐部队掩护大军撤退,此后有了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之举。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金山卫,形成对淞沪前线中国第三战区部队的包抄之势。国军反击未果,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下令“转进”。由于指挥混乱,通信手段低下,“转进”变成了溃退。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本来根据蒋介石的意思,命令88师作为坚守闸北,以期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和同情。孙元良此时倒还清醒,就战场实际状况具陈己见,不主张作无谓牺牲,而是选拔一支精干部队择要固守一两个据点,掩护大军撤退。提议得到了顾祝同的认同。于是孙元良把守卫闸北最后阵地的重任托付给所部524团1营,这才有了该团团副谢晋元请缨率八百壮士(实为450人的加强营,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惊世壮举。

孙元良升中将军长,派卡车将日本棉纱强运抛售,1937年孙元良与部队失散,直到苏州才重集参谋部。

孙元良因功升为第72军中将军长,仍兼88师师长,后又得授国民政府云麾勋章。
不过,孙部从上海撤退时,花了整整一夜沿着租界转了半圈,由闸北至沪西新泾。恰好英军守卫的日本丰田纱厂人去楼空,抛下几千大包日本棉纱,自然成了孙部的战利品。孙元良派出几十辆卡车,还有小火轮,将其全部抢运到苏锡常抛售,全师从上到下又是大大发了一笔。孙元良此时可谓既升官又发财啊。
1937年11月9日,日军突破苏州河,国军除104、105、106等师比较镇静外,余部皆溃不成军。孙元良此时带着几个卫士与部队失散,直到苏州才将参谋部重新集结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未语先笑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孙元良(1904—2007年),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华阳,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1944年,率29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1949年后去台湾,2007年在台北去世。1990年,参与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即日后的《国殇》);其子孙祥钟,是台湾电影明星,艺名秦汉;其孙为偶像剧演员孙国豪;周镇寰是他的机要秘书。

中文名
孙元良
外文名
Sun Yuanlia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华阳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2007年5月25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籍    贯
浙江绍兴
绰    号
飞将军
职    务
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