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天津天后宫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蓬莱天后宫是蓬莱阁附近的重要道教建筑之一

作者:妈祖

 

天津天后宫为于天津古文化街,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天津天后宫,位于天津旧城区东门外的古文化街上,现为天津民俗博物馆所在地。俗称"娘娘宫",原名"天妃宫",从元朝时为天津道教历史三个派别之一清微派(清微正乙派)为主,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 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天后宫如今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蓬莱天后宫建于宋朝崇宁年间,是蓬莱阁附近的重要道教建筑之一
道教宫观。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蓬莱阁前。建于宋朝崇宁年间。前有显灵门,入门钟鼓二楼分立左右,正中秀居坐南朝北的双层戏楼一座,是每年传统的阴历正月十六日为庆贺天后娘娘圣诞演戏祭神之所,戏楼两侧,各有赭色巨石三尊,人曰“三台石”,又名“神爻石”,戏楼北有天后娘娘前殿、正殿和寝殿,正殿内塑立天后娘娘及侍女、风、雷、电、雨、巡游夜叉等诸海神像,寝殿供奉天后全身坐像,左右建有卧室各二楹,是蓬莱阁附近的重要道教建筑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据为己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妈祖简介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中文名
妈祖(林默)
外文名
MAZU 
其他名称
天上圣母、天后、天妃、湄洲妈祖、妈祖婆、辅斗元君、娘妈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所    属
民间信仰
居    所
莆田县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司    掌
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
象    征
海洋、大爱、平安
父    母
父亲林愿;母亲王氏
信奉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
起    源
福建湄洲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