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庙岛显应宫,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青岛天后宫是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

作者:妈祖

 

庙岛显应宫位于庙岛村北部,文革期间被毁,后就原址重建
显应宫,中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位于庙岛村北部,前后傍山,左右邻海, 共占地90 亩。宋宣和四年(1122年)建,俗称娘娘庙、妈祖庙等。明崇祯元年(1628年)扩修成一个具有戏楼、山门、前殿、大殿和后殿等的古建筑群。元明时期,庙岛成为重要航海驿站,南北往来船只日多。显应宫香火甚盛,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妈祖庙。
显应宫为砖木石结构,前院由前殿及山门、钟鼓二楼组成,大琉璃瓦砖砌筑。前殿3间,山门3洞,正面嵌“显应宫”三字,山门外筑28级台阶,东西两侧各有一凉亭,钟鼓楼山脊兽吻悬挑。中院由大殿、东西两廊组成,庙后院由后殿及串廊组成。后殿3间,为歇山式,内有寝宫。戏楼前台上复重檐弓字脊,屋檐起翘,琉璃瓦苫盖,四周12条龙探首怒视,有凌空欲飞之势。阁楼斗拱彩绘,檐周围刻有龙、凤、鸟、兽、花卉等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戏楼后台形同古老宫殿,雕梁画栋,色彩艳丽,门前正上方, 有咸丰皇帝亲笔题的"神功济运"匾额.海神娘娘铜像即正居暖阁之内的龙墩上, 暖阁里, 4 尊侍女;暖阁外, 4 尊妃女;还有12 尊巨大的站班.这些塑像多是宋期的作品.此外, 还有碑碣、铜鼎、壁画、船模等, 是研究我国航海史的重要资料.由大殿到后官组成的后院, 二者之间有串廊联结, 后宫内塑像与大殿的大体相同, 但这里有巨大的铜像, 2 米多高的青铜穿衣镜及爵、鼎等铜制用品.现在, 又新收宗了不少文物, 如邓世昌当年在致远舰上用过的大铁锚, 有数百年前的缆绳等, 成了长岛县航海历史博物馆了.
整座建筑群“文革”期间全部被毁,1983年就原址重建。
 

青岛天后宫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过七次维修扩建,现正式对外开放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青岛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前海栈桥风景区内的太平路19号。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年前初建成时,天后宫由三间圣母殿和龙王财神两配殿构成。后历经明、清、民国等七次维修扩建。1996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于199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就是我的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妈祖简介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中文名
妈祖(林默)
外文名
MAZU 
其他名称
天上圣母、天后、天妃、湄洲妈祖、妈祖婆、辅斗元君、娘妈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所    属
民间信仰
居    所
莆田县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司    掌
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
象    征
海洋、大爱、平安
父    母
父亲林愿;母亲王氏
信奉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
起    源
福建湄洲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