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应钦
1928年何应钦在国民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1929年任国民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8年10 月,任训练总监,下月又被调为裁军委员会主持工作。在国民党三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旋被任命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又出任开封、郑州、武汉行营主任。他主持军队工作时,利用编遣、整军之法,忠心地为蒋兼并异己,扩充嫡系,南征北伐,马不停蹄。
1929年,任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其父何明伦去世,此时正逢蒋冯阎中原大战,何一直在前线督军,无暇回兴义奔丧,蒋深为感动,亲往设在南京的何父灵堂祭吊,并亲笔写了赞辞,使何深受感动。
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3月10日,何当上了蒋的军政部长。6月,李宗仁攻长江,何坐镇武汉指挥,将李击退;朱德、彭德怀乘蒋桂战争之机率部攻长沙,也遭到何部镇压。
1931年何应钦任国民党任国民党特别委员,1932年担任剿共的总司令 ,蒋介石命令何应钦北山。
1931年2月,任南昌行营主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指挥部队对湘赣地区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进行第二次围剿。但红军在15天里连打5个胜仗,打垮了他的15个师。当时蒋刚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心绪颇佳,不仅未责备何,反而任其为前线总指挥,兼国民党空军司令,蒋亲自出马任第三次围剿红军总指挥,但最后仍惨遭失败。
1932年春,任湘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但因日军进逼华北,蒋认为何与日本关系素来较好,能调和日本人口味,于是命何去职北上,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
1933年1月,日军占领热河,突破长城防线。何等表面上协助张学良阻止日军进攻,实质上是欲取而代之。3月12日,张学良辞职,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秉承南京政府“一面抗日一面交涉”的国策。5月31日,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
1935年7月6日,何又被迫与梅签订《何梅协定》。
此后,何遂回南京行使军政部长之权。1936年6月,“两广事件”发生,粤桂军阀以抗日为由逼蒋下台,由于何应钦等施加压力,事件平息。9月,何以军政部长身份兼广州行营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