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何应钦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

作者:何应钦

 

在国工第一次合作开始何应钦孙中山的帅府任参议,后来何应钦被蒋介石看中在皇甫军校担任副总教官。

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赴广州,在孙的元帅府任参议。何因与蒋介石既有“同学”、“同事”的关系,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被蒋看中,参与军校筹建工作。黄埔军校成立,何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何任教官时,参与讨平广州商团叛乱。9月初,军校学生编为两个教导团
,蒋委托何兼该校第1教导团团长。廖仲恺、蒋介石又任命何为军校教务处代理处长。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蒋介石率两个教导团讨伐。何带的第1团连战皆捷。后两个团合编为第1旅,何升任旅长。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何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将所属军队编成国民革命军,黄埔学生军编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师长(周恩来为该师党代表),9月,陈炯明再次兵变时,国民政府派兵第2次东征。蒋为总指挥,后分三路,何应钦、李济琛、程潜分任各路指挥。何部多有建树,深受国民政府赞赏。何于11月5日出任潮汕善后督办;升任第1军军长兼潮梅绥靖委员、军校潮梅分校校长。在反共的“中山舰事件”后,又出任黄埔军校教育长。

 

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何应钦担任第一军军长后来升为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期,何任第1军军长,何的一部保广东根据地,大部分兵力向闽浙攻击。9月,北伐军全力在湖南初战告捷,东向长江下游5省。10月,福建都督周荫人倾巢西移,企图窜犯潮梅,何乘机率部袭击周总部驻地永定,取得全胜后挥师绕道,兵分5路,在松口攻周军主力,俘敌师长以下4000余人,蒋去电嘉勉,电汇银元2万犒劳将士,升何为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12月占福州,进闽北,控制福建全省,何任该省临时政治会议主席,又乘胜进军浙江,攻克杭州,后在南京外围迂回作战,等到2、6军去强攻南京后开入城内,抢占有利地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人节的西兰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
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1934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
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

中文名
何应钦
外文名
He Yingqin
别    名
何敬之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贵州省兴义市
出生日期
1890年4月2日
逝世日期
1987年10月21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中国战区受降主官、军政部长、行政院长
政    党
中国国民党
服役军队
中国国民革命军
服役时间
1924年——1987年
军    衔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参与战役
北伐战争,芷江战役,国共内战
勋    章
青天白日勋章,总统自由勋章
病逝地点
台北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