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现代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曹雪芹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于谦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王国维 王勃 黄庭坚 柳永
三皇 五帝 春秋五霸 五虎上将 初唐四杰 竹林七贤 唐宋八大家 明代四大才子 建安七子 四大美女 历代帝王 十大帝王 十大后妃 十大名妓 十大谋略家 十大文豪 十大名将 十大枭雄 十大义军领袖 十大权臣 十大商贾 十大才女 十大奸臣 十大昏君
作者:茅盾
敬熙先生:来信及“短文”均悉。因要早些发表,以便大家研究讨论,故擅自排入通信栏里了。这一点,万望原谅。
我对于尊论各条有点不同的意见。简单陈说于下。
一、“心心念念在一种主义”,未曾下笔,先已打定腹稿,定要做一篇“新浪漫”作品:象这样子,诚然不免先生“新镣铐”之讥。但如果为要打破“旧镣铐”,因而向慕新的某种主义,把新主义的精神融会了自己的心情,创造他自己的作品,这新主义便不是镣铐了。譬如自然主义的本家是法国,俄国、德国的自然主义作家明明是受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然而法国的自然主义并不变成“新镣铐”,俄、德的作家也产出不朽的作品来了。这不是眼前现成的例么?
二、“为人生的艺术”云云本关系于各作家本性之所近;人道主义是从真心里发出来的,不是“慈善”可以假做。怀抱人道主义者的小说或得〔许〕做得不好——成了“劝善书”——这只是艺术手段有高低的缘故,决不是人道主义害他。先生以人道主义为“新镣铐”,我以为未免太过分了。
三、近来多短篇,很有人不满意,(请参看本刊上普通信谭国棠君的话);然而这恐怕也是时机未成熟的缘故,不见得是自要“自设一个专做短篇的桎梏”。再者,做长篇小说也须得相当的闲暇时间;据我个人所知,现在的创作者大都忙于生活问题,并不能专心去做长篇。先生说他们自要新镣铐,太冤屈他们了。
“扶得东来西又倒”,误会新思想的人很多,我们都已看见的了;文学上的主义……人道主义……短篇小说……三者本不是不可学的,但是给人一误会,象汪先生所说的,把他们做成了“新镣铐”,自然要有多少的流弊了。汪先生既然见到这层,想必终有些原委,只是我的见闻有限,觉得这三样的新镣铐,远不如旧的那样实在而坚牢!
记者雁冰〔一九二二年三月〕
《茅盾散文集》由茅盾先生所著,集子分八卷,于1933年, 天马出版社出版。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查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