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铁山夷胡告破,大漠内外缓舒。
颉利突利强悍,狼狈为奸作恶。
背倚北海之利,独霸一方水土。
连年南下挑衅,兵临长安国都。
太宗号令二帅,大展雄才宏图。
天兵直入定襄,突利元凶降伏。
乘胜捣毁敌巢,挥师北上余吾。
百蛮闻风丧胆,黎民如脱水火。
圣威光辉普照,明及铁山蒙古。
恩泽延至万代,奇功往世绝无。
臣民顶礼膜拜,太宗旷世圣主。
注释
[1]铁山,在今内蒙阴山北,为突厥族所居之地,六世纪中叶开始强盛,隋时极盛。唐王朝大败突厥后,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为获喘息机会,曾派使者伪言请和,但其阴谋被识破,颉利被俘,大唐北部边境因而安定五十余年。“铁山碎”,即颉利阴谋被彻底粉碎之意。
[2]大漠:指我国西北部的广大沙漠地区。舒:舒展,引申为广袤、宽阔无边。
[3]二虏:指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两股势力。劲:强悍、强劲。穹庐:古时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突厥的两个可汗(当年)何其强劲,(他们)穹庐相连。
[4]北海:贝加尔湖。专:独占。坤隅:西南一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二虏)背靠着北海,占据着那一方的地盘。
[5]或:有时。傅:同“附”,靠近。都:唐朝京城长安。据史载: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突厥曾侵扰到长安附近。
[6]天子:李世民(太宗)。元帅: 并州总督徐世勣(即李勣)和兵部尚书李靖。太宗即位后,曾命二人率兵分六路讨伐突厥。奋其雄图:施展其雄才大略。
[7]定襄:郡名,汉置,辖境各朝代不同,一般认为相当于今山西忻县和定襄县两地,一说在今山西大同县西北。降(xiáng祥)魁渠:使动用法,使那些大首领投降。渠:通“巨”,大也。
[8]穷竟窟宅:彻底捣毁敌人巢穴。斥:拓展。余(xú徐)吾:县名,汉置,故城在今山西长治市。
[9]百蛮:泛指当时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西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边氓:边疆的百姓。苏:困顿后得到休息,引申为舒坦、获救。
[10]燀(chăn产)耀:光辉照耀。鬼区:鬼方,此处称突厥所居之地。
[11]弥:久远,引申为延续。祀(sì四):年。
[12]拜手:古代男子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统称“拜”,“拜手”指跪下,两手拱合,俯首至手与心平的跪拜礼。谟:计谋、谋略。
【作品鉴赏】
《唐铙歌鼓吹曲·铁山碎》是歌颂高祖厚德,波澜壮阔、大气磅薄
《唐铙歌鼓吹曲·铁山碎》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八首。《铁山碎》叙突厥二虏终于臣服之实,歌颂高祖厚德,其实这时候唐太宗已登基,有功者,太宗也。举师西北,可谓势如破竹,而平叛功成以后,又行安抚,“利泽万祀,功不可逾”。此篇笔法与《唐铙歌鼓吹曲·河右平》基本相类,为一气承接法,均一贯而到底,不生曲折,不叙旁条,却有波澜壮阔、大气磅薄之效。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穷竟窟宅,斥余吾我要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