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彭家珍于1910在沈阳加入了同盟会,并且在1911年被孙中山接见,并得到鼓励。

作者:彭家珍

 

彭家珍在1919年抵达沈阳,得同盟会员刘介藩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0年5月初抵沈阳,无业可就,路费用尽,困居旅馆。7月底,得同盟会员刘介藩介绍,任奉天讲武堂附属学兵营前队队官,他借机吸收革命党人入队,并发展学员加入同盟会。他们分工去附近驻军第二十镇等部队基层官兵中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筹备起义。当时东北革命形势甚佳,军、政、文教、民间武装之中,党人皆有相当力量。他所联系和指挥的人,在武昌起义以后遂成为东北起义的骨干力量。

彭家珍被任命为押运军火的重要人员,他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辛亥十二月下旬,在上海得孙中山接见,受到鼓励。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预感全国革命风暴将至,趁学兵营撤销机会,去北京了解情况。恰逢老友陈鸣谦自四川来,告以蜀中民气及沿途所见。为了更好的为全国大起义做准备,他从清廷军谘府要人处谋得八行书推荐,返回沈阳通过关系,由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代理标统,武昌起义后几天即到职。10月下旬,清廷从欧洲购得大批军火经京奉路南运长江前线,到沈阳后,他被派为主要押运人员之一。他秘密同二十镇驻滦州军官,党人施从云、王金铭联络,促成该镇统制张绍曾下令在列车过滦州时予以截留,事后一推了事。时清军南方前线急需枪弹,此举使其统帅袁世凯及清廷大为惶恐。他还拿出大量军用车票供京津党人使用。后因筹措起义,挪出一批枪支、军马、军粮及资金而被发觉,清陆军下令通缉。他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辛亥十二月下旬,在上海得孙中山接见,受到鼓励,更为意气风发。在上海曾任四川同盟会党人旅沪支部军事部副部长,积极参加筹组北伐蜀军,旋被推为蜀军副总司令;蜀军政府也邀他回川与老友张培爵共事。他皆婉谢,以自己有秘密工作经验,毅然决定回北方敌后,只领受了江苏都督程德全委派的北方招讨使名义,以便于策反。回津后,他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部长,并对军事部加以整顿。他除召集会议筹划以三万元支持京、津、保武装,迎接北伐军外,还总结了北方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强大,认为诛锄其魁首至为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维多利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青年时期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为扫清革命障碍,他即于1912年1月26日暗藏炸弹,炸死良弼。彭家珍不幸被一弹片飞伤后脑,1912年1月27日凌晨牺牲。

中文名
彭家珍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金堂
出生日期
1888年4月9日
逝世日期
1912年1月27日
职    业
革命党
毕业院校
四川武备学堂
主要成就
为扫清革命障碍,炸死良弼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