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彭家珍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一步一步的走向革命的道路,1909年时去了沈阳参加革命

作者:彭家珍

 

彭家珍的父亲对他有很重要的启蒙作用,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除了习武外,他还在思考国家的前途。

其父彭世勋为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主张实业救国。8岁后,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学,对他有重要启蒙作用。由于其父结识了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其时他年14,随往读书。在省城,视野日益扩大,直接感受到国家的衰败、官府的贪枉、人民的痛苦。对改良道路渐渐产生了怀疑,思想日趋激进。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对。从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于维新,而他则步步走向革命。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他在习武以外,还阅读了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国家前途。

彭家珍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1909年6月份去了昆明,但是半年张蓬山失利,他便失业,闻东北民气可用,乃毅然直去沈阳。

1906年他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与同乡武备生多人同时在日本
秘密参加同盟会。他接受孙中山布置的任务并携带一批革命书刊于同年返川。初在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实习,旋被派到清新军第三十三协六十六标一营左队任排长,驻成都外北凤凰山。
1907年,同盟会在川的骨干分子集于成都密谋起义。布置就绪后,被奸细告密。当日军阀赵尔丰下令全城戒严,并调新军入城搜捕革命党人。他趁入城之机,立即设法通知革命党人,并掩护他们转移。事后,他被当局列入怀疑对象,但被他机智沉着地应付过去。1909年4月,他反调回原标任左队队官(连长)。
1909年夏,原武备学堂老师、他未婚妻的舅父张蓬山在云南升任协统,函邀他去工作。他考虑有此亲戚依托,或可在云南更好进行革命活动,乃于6月去昆明。初任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营级)兼教官,旋升提调。时仅半年,张失势、随营学校亦撤销。他随之失业,筹思去向。闻东北民气可用,乃毅然直去沈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黑牢日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青年时期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以良弼为首的满洲贵族组织宗社党,誓与人民为敌,顽抗到底。为扫清革命障碍,他即于1912年1月26日暗藏炸弹,炸死良弼。彭家珍不幸被一弹片飞伤后脑,1912年1月27日凌晨牺牲。

中文名
彭家珍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金堂
出生日期
1888年4月9日
逝世日期
1912年1月27日
职    业
革命党
毕业院校
四川武备学堂
主要成就
为扫清革命障碍,炸死良弼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