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牧
邓牧用《越人遇狗》一文鞭笞腐败的统治阶级, 达到了批判社会的目的
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运用到文学风格上 , 就表现为清新亮丽之感 。庄子将这种文风发扬到极致 , 后人评论说 :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 是 《 庄子 》 的一大特色 。 ……从理论意识来说 ,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 ’的看法, 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 , 在表现手法上, 许多篇章 ,如 《 逍遥游 》 、《 人间世》 、《 德充符 》 、《 秋水 》 ,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 、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 ,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 、 动物的对话中 ,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
而且, 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富, 古今人物、骷髅幽魂 、 草虫树石 、大鹏小雀, 无奇不有 , 千汇万状 , 出人意表 ,迷离荒诞 ,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 ”这种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到的, 必须靠思想的长期积淀 ,对世事的理解 ,对人生的彻悟升华 。初读邓牧之文 , 这种感觉就油然而生 ,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之感 , 没有一丝一毫的艰难晦涩, 没有儒家思想的压抑, 完全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心情畅游在天地万物之间, 在极其舒适的心境下领略道家的向往自然的境界 。
邓牧的著述很容易探求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原则
邓牧谈到自己对人生 、理想 、 世事时, 都用了极其言简意赅的故事 、 比喻, 让我们很容易从中探求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原则。如《 楚佞鬼 》 、《 越人遇狗》 、《 宝说》 、《 名说 》 等篇, 都与庄子有相似之感。在 《 越人遇狗 》 这一则短短的讽刺小品中,邓牧把元朝统治者暗喻为 “狗 ” ,揭露了它的贪婪残忍性。从越人与 “狗 ”妥协所造成的悲惨后果, 他得出“人” 和“狗”不能妥协、丝毫不能放松对 “狗 ”的警惕的结论 。在 《 宝说 》 这则小品文里 ,邓牧用“宝 ”来比喻人才, 认为人才总是深藏于社会角落之中 ,只要努力去发掘, 总会露出来的 。在这里 , 披着故事外衣的轻松的小品却蕴含着邓牧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其实, 这正是我们理解邓牧思想的重要之处, 长期以来 , 我们都认为道家思想是出世的 ,是消极回避的, 其实不然。道家思想是用另一种眼光和视角来分析时势 , 做出对时势的回应。这种思想不与时势发生直接冲突 ,用一种平缓和平的方式来解决, 也就是说, 道家与儒家、法家对现世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不同的 ,但绝不能否定道家思想的入世性。邓牧深深理解了道家思想的本意 ,运用寓言故事 、轻松的笔调针灸时势 , 鞭笞腐败的统治阶级, 达到了批判社会的目的。
邓牧论述庄子的“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 ”
“言不尽意 ”与“得意忘言 ”是庄子文风的一个最大特点,读庄子之书, 我们常有一种似懂非懂之感 , 但是其中的深意却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想像与回忆 。这一风格亦为邓牧所继承 ,对此他有一段经典性的论述 : “书所载者 , 古人之粗, 所不可载者 ,古人之精, 粗为言精为心也 , 今诚有志于古, 乃嗜其粗 ,而忽其精 ,泥其书而不得其心 , 所谓友而不心 ,面友尔敢以为君规”
“言不尽意 ”与“得意忘言 ”, 其实就是道家思想“无 ”的具体表现 ,得到的、能表达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的、正确的, 反而那些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内涵 。所以邓牧由此出发 ,对 “言不尽意”与 “得意忘言 ”又作了一番论述: “然余谓君无志于道则巳 , 苟有志, 书亦累也 。比见世读书者 , 四方万里无所不通 ,上下数千载无所不闻 。归而求其本心 ,则虚焉者寡矣 。圣人之道遂为绝学可叹也, 愿君悉素所蕴于无何有之乡,然后即方寸之地朝而辟焉 ,暮而涤焉, 使介然之有不得累乎其中 ,君益矣 ,颜子始好学, 终坐忘唯道 , 集虚盖深造自得之妙,颜何人哉 。 ”
邓牧推崇老子“无 ”的思想,蔑视功名利禄、 忘乎一切的人生态度
在这一段论述中, 邓牧从老子提出的 “无 ”的思想出发, 认为古人之书只是为后人留下的方法和路径, 而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思想 ,读书要做到 “得意忘言 ”。这种得意忘言的认识 ,正是对道家思想深刻理解的发挥 ,其思辨性正如老子的道一样 ,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又留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
不仅如此 ,从邓牧的其它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其 《 九锁山十咏 云根石 》 写道: “浮云无定姿 ,灭没须臾间。一朝化顽石 ,千古遗空山 。天地亦幻物 ,谁能诘其端。”在这首诗中 , 作者崇尚的道家思想溢于言表 ,对人生、对世事的心情也可见一斑。在其它的诗文中邓牧同样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 , 忘乎一切的人生态度。他说 : “人生行乐耳 ,何必千秋万岁名 。 ”道家思想贵在“无 ”, “无 ”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就是世事的最终形式, 就是社会的最佳形态 ,这些对邓牧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在邓牧的思想中也表现得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