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方伯谦管领的济远号在战争中临阵脱逃,他贪生怕死,主动逃离战场。

作者:方伯谦

 

方伯谦逃跑一事证据确凿,丰岛海战,王国成组织水手轰击“吉野”但是后期北洋水师发现吉野号并没有受重伤。

既然方伯谦逃跑一事证据确凿,那么到底有没有炮击吉野,致其重伤呢?丰岛海战,爱国水兵王国成自发组织水手,用尾炮轰击“吉野”,传为美谈。方伯谦在报告中提到这一事宜。但是报告由于是伪造的,所以“吉野”当时是否重伤将沉,提督是否被击毙,这些疑问在随后的发展中才一一揭晓:首先事发后,驻日公使汪凤藻汇报在日本汇报:“未言提督亡,吉野沉”。然后北洋水师发现,在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中的吉野号没有丝毫受过重创之后的迹象。直到看到当时日本的资料,才真相大白:日舰吉野舰长源要一有一份追击济远号的详细报告:“8时6分,以12节航速尾随济远……济远发射的一枚炮弹在我船首附近形成跳弹,打断一些信号索具。……济远号150毫米尾炮射出一颗铁弹(穿甲弹)……击碎了一部发电机……坠入轮机舱……12时43分,我舰停止追击。” 济远号洋员哈复门也承认:“吉野”是“小有损伤”。而“吉野”停止追击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担心驶离战场太远,靠近北洋水师驻地太近,怕被援军埋伏。也有人说是当时水深越来越浅,“吉野”吃水太深,怕有搁浅的危险。还有人分析是担心另外两艘日舰面对3艘中国船,怕中国运兵船逃脱,所以回去支援去了。


在黄海海战中,方伯谦带领济远号战斗中,济远号一直没有到位,最后济远号逃离了现场。

黄海海战中,方伯谦管带济远号,与广甲号分为一个小队,在阵型的左翼,战斗中,济远号迟迟没有就位,引起其他北洋水师水手的怒骂。在致远号被击沉后,济远号逃离战场,一个小队的广甲号也随之逃离。一个洋员称:“茫茫如丧家之犬”。那为什么方伯谦在众目睽睽之下,仍然要逃跑呢?首先,还是其逃脱不了留恋世事的意念。据称。方伯谦宁可管带不做,也不想放弃其家业“如或苛求,尽以革职了事,虽一二品或难聚复,而每月薪水数百两依然也”。可见,方伯谦过于贪恋尘世,严重影响了他的军人血性,这个或许不能指责方伯谦贪生怕死,但是让他去赴汤蹈火,也是不可能的。其次是当时济远号所在阵型的位置,虽然没有完全就位,但是在致远号被击沉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下一个目标就是济远号。自知不敌的济远号,主动逃离战场。然后就是方伯谦自称的借口:军舰上的所有火炮均已损坏,均不能施放。但是战后丁汝昌派洋员戴乐而去登船检查,根据戴乐而的报告:济远号的火炮不像是被火炮击伤,而是用炮锤自行砸坏的。而这一系列事件,彻底激怒了李鸿章和丁汝昌。丁汝昌责怪方伯谦把队伍牵乱。临阵脱逃,将方伯谦革职,收押看管。李鸿章上奏朝廷,请求对其处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多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畏惧倭寇阵前逃走,被朝廷处斩。

中文名
方伯谦
外文名
Fang boqian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出生日期
1854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
1894年9月24日
职    业
北洋水师将领
毕业院校
福州船政学堂
主要成就
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回国就被重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