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济远号回到了旅顺,丁汝昌不仅不予理解,反而严厉责备方伯谦

作者:方伯谦

 

方伯谦说济远号是因为受伤才回到旅顺修理地,李鸿章和丁汝昌都认为他说的情况不可信。

“济远”退回旅顺确未得到旗舰“定远”的首肯,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战场“炮烟迷漫,各船难以分
清”。据方伯谦自称,济远是因“伤处甚多,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放”,才驶回旅顺修理的。李鸿章认为所说“情有可疑”,丁汝昌查明所报不实,是否可信?值得注意的是,据1895年上海出版的《中倭战守始末记》一书载,济远舰管理炮务的德籍洋员哈富门辞职回国路过上海,住宿礼查客寓,沪上各国记者询问战事者甚多,当问到济远的损伤情况时,他作出了简短的回答,使我们弄清了三点:(一)济远仅有两门大炮受损,15公分(厘米)尾炮1门“机器受损,不能运动”,21公分大炮1门“机器也已损坏,炮架不能运动”,并不是“炮均不能施放”。(二)根本未提到“船头裂漏水”的事,可见乃是子虚乌有。(三)指出“我船虽受伤,并无大碍”,并非伤重到不能继续作战的地步。所以,济远提前回旅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经过后来的调查济远号因为受伤过重回到旅顺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济远号离开战场一个小时才回到基地。
“牵乱船阵”:首先,北洋水师的各舰舰速不一,却混编,“超勇”、“扬威”二舰未开战已形同脱队,结果一旦接战即陷入孤立,为日第一游击队集火击破。第二,两舰队尚距6000米,清旗舰“定远”即以305毫米巨炮射击,不但无效,而且因舰桥年久失修,开炮时竟然震踏舰桥,指挥旗落地,司令
官摔伤,北洋水师丧失统一指挥,因此乱阵。第三,日军的本队、游击队夹击战术,以吉野等四艘快速巡洋舰编为游击队,横掠过北洋水师两巨舰,痛击其右翼各舰,击沉“超勇”、击败“扬威”后,迂回至清舰侧后,集火攻击致远、经远,因为此时北洋水师指挥系统失灵,各舰各自为战,在日军的灵活夹击战术下,前后不能相顾,导致阵形大乱。综合上述,北洋舰队阵形混乱,并非“济远”脱离队列所导致,方的此罪不能成立。
至于“济远”撞沉“扬威”之事:开战时“扬威”处北洋舰队阵列右翼最外端,“济远”列左翼最外端。“扬威”中弹起火后,被迫于2时23分左右向战场东北方向驶避救火,搁浅于大鹿岛附近,被“济远”撞沉后,管带林履中投海自尽。而“济远”最早是在“致远”沉没后即下午3时30分离开战场,即“扬威”离开战场一个多小时后才向西驶回旅顺基地。这里明摆着一个令人难解的问题:按北洋舰队的布阵来看,扬威位于右翼的阵脚,而济远则位于左翼的阵脚,两者相距差不多在4公里左右,是如何相撞的呢?何况济远是向西南的旅顺方向驶逃,又怎么能与扬威相遇呢?日方的记录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底。《吉野舰记事》称:“济远、广甲向西北方向逃走。”坪井航三的海战报告更指出,它们“想要经过沿岸浅海逃走”。原来,济远为了避开日本舰群,并不是直接向西南驶逃,而是向西北浅海处绕行,从而撞到了已搁浅在那里的扬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ゞ半匙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畏惧倭寇阵前逃走,被朝廷处斩。

中文名
方伯谦
外文名
Fang boqian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出生日期
1854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
1894年9月24日
职    业
北洋水师将领
毕业院校
福州船政学堂
主要成就
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回国就被重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