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伯谦
在丰岛海战中方伯谦是队长,带领着运兵船去朝鲜,半路与日本的战舰发生海战。
丰岛海战中,方伯谦作为队长,带领“济远”和“广乙”护送运兵船至朝鲜,途中与日本3艘主力巡洋舰发生海战,我们先看看方伯谦的描述:
方伯谦记录的济远号的航海日志:
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依山而行,方向不定。 上午五点半,看见远处有烟。
上午七点,见倭船三艘前来。七点一刻站炮位,预备御敌
上午七点四十三分半,倭督船放一空炮。广乙即自行驶去
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倭三船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战到十点,彼此停战。
十点一刻,见操江前来,即旗告我船与倭开战,令其回去,操江见旗即刻转向,敌船一见操江,行缓故不及追赶也。
十一点,见倭督船又来追赶。十二点赶到,在我船之左。我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处,并击毙倭提(提督)并官数十人。彼知难以抵敌,故挂我龙旗而奔。我船舵机已坏,故亦不追赶,定向回威。
从方伯谦的日志上看: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驶去,给人感觉“广乙”作战不积极,而济远号孤军奋战的感觉。另外击毙日舰提督,击伤日舰并逼迫其悬挂龙旗而逃,给人很深的反败为胜的印象。舵机损坏,则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追击的原因。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详细询问后,向朝廷做了汇报。上海《申报》等根据这方面的报告和消息,刻意写出文章,英雄化方伯谦。
可是之后出现了一连串铁证,证明方伯谦的报告存在极大的问题:
当时的英国运兵商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侥幸的是,当时的船长以及北洋水师洋员翰纳根等人遇救脱险,据翰纳根回忆:“……九点钟,我们看到最前面一只船,挂有日本旗,上面还有一面白旗招展。该船很快向我们开过来,经过我们时,它把旗降下一次,然后又升上去,以示敬意。” 而高升号船长也是亲眼目睹:“……掠过一只军舰,它悬挂着日本海军旗,上面再有一面白旗,这就是中国军舰‘济远’号。”
在丰岛海战中船上有一名船员被日本俘虏,带回日本,他记录说济远号本可以救助操江号,但是实际上并给与帮助。
操江号是一个轻型炮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作为运输舰使用,丰岛海战中被日本俘虏,当时船上洋员丹麦人米伦斯也被一同押往日本,8月14日,其在日本长崎关押地写了一封长信:“……二十三日早九点,见高升号轮船被日本大铁甲三号拦住,该船距离操江号约3英里。操江管带即行转舵驶回,向西约行一点钟之久,见济远兵船突由一岛之后傍岸驶出而行,与一日本兵船开炮互击……至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时,该船驶近操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操江船头驶过,想离约半英里。济远悬挂白旗,白旗之下是日本军旗,舱面水手奔走仓皇……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
当时和济远号一起护航的,还有一只中国军舰广乙号,方伯谦的报告中称广乙号一开战,就自行离去,给人作战不积极的印象。方伯谦并称:“但见广乙交战,中敌两炮,船即歪斜,不知能保否”。1894年7月底,后勤要务盛宣怀接到一封英文信,在丰岛海战后首次得到“广乙”的消息。来信中称“广乙”在作战中受伤,在朝鲜海滩停泊,10多名船员到达牙山,可能已经搭乘一个英国船返回了烟台。9月初,其管带林国祥终于现身,其报告称:“其时,济远在前,竟过倭船之侧,倭船并未扯旗请战,及广乙行至日船对面,该船忽开一炮,以击广乙,济远在前,见之并不回轮助战,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从一系列证据中看出,“济远”在开战后不久就逃离战场,期间悬挂了日本军旗和白旗,也没有相助其他中国舰船。这里有几个疑点,第一,方伯谦为什么要伪造报告?其实当时的状况,临阵逃脱,按照《北洋水师章程》,依照律条当斩(官员,兵丁临阵俱需勇往直前。如有回顾,畏缩,交头接耳者,皆斩) ,方伯谦为保全性命不得已伪造报告。第二,方伯谦为什么会表现这么差强人意?贪生怕死?:其实在开战之初,方伯谦表现尚可,但是在大副,二副相继战死之后,尤其大副的鲜血喷到了方伯谦,据说当时方伯谦表情大变,甚至躲到船舱不敢继续指挥,用尾炮攻击的行为,是水兵王国成自行组织的。第三,李鸿章和丁汝昌当时为什么没有处罚方伯谦?这个主要由于当时的环境,当时北洋水师处境很微妙,和李鸿章等洋务派对立的清流保守派,常常借机生事,李鸿章对伪造报告一事不愿声张,就是怕清流保守派借机进行抨击,再加上李鸿章考虑用人之际,临阵斩大将于军不利,所以才饶了方伯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