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杜聿明一生流血奋斗,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作者:杜聿明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队中西方化将领的代表,治军作战严明,掌握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坦克部队。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西方化将领。如果说张自忠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代表,胡琏是中国儒将的代表,邱清泉是中国少壮派猛将的代表,那么杜将军则可算是中国少有的西方化将领的代表。在抗战中,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与大多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积极防御,稳打稳扎的战术不同, 杜聿明的作战特点就是进攻。以优势的火力压制敌手,以最快的攻击速度打挎敌人,其经典战役就是昆仑关大捷。当然, 杜聿明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署。然而,他最后的失败却也恰恰是因为这一观念,在广阔的淮海战场上,面对解放军“运动战专家”粟裕将军的口袋战术, 杜聿明坚持进攻战术,以至最终被分割包围,遭俘虏。他一生流血流汗,移孝作忠。


杜聿明治军作战,是一把好手,且为国家建立新军(装甲兵、伞兵),培育许多青年干部,对同学、同事、同乡、亲友、部属,十分友善。热心爱护,从无骄傲之气,他后来官拜东北九省长官,对前师长关雨东(关麟征,字雨东)公,仍然是肃然致敬,可称为四维八德的实行家,当之无愧。(人民网评)
杜聿明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则是在抗战八年中缔造的。他消灭倭寇的数量虽然不及薛岳,但他面对的敌人都是日本最精锐部队,其战斗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杜聿明手中有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因此 杜聿明的胜利,是中国陆军第一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胜利,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人民网评)
杜聿明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怀念他!(天朝致悼词)
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肖克致悼词)
 

 

 

杜聿明影视形象简介。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孙兴饰演杜聿明;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姚金飞饰演杜聿明;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把心收起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杜聿明(1904—1981年),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中文名
杜聿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省米脂县
出生日期
1904年(甲辰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1年(辛酉年)5月7日
职    业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获昆仑关大捷,歼寇4000余人,抗日名将
代表作品
《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