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杜聿明解四平之围后,多次战斗失利,忧郁成疾,后东北野战军发动强力攻击,拉开淮海战役序幕

作者:杜聿明

 

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四平街外围重要城市,杜聿明展开猛烈进攻解四平之围,后在东北民主联军重击下杜连遭惨败。

1947年5月15日,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渡江南下,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18日,攻占怀德。24日,占领四平街外围重要城市。26日,攻入法库。27日,攻入昌图。6月15日,开始总攻四平。杜与郑洞国等高级幕僚研究了全盘情况,认为本溪的东北民主联军对沈阳威胁甚大,决心以第五十三军为主力进攻扫荡,以固沈阳门户,然后集结可能集结的兵力去解四平之围。根据这一决定,由郑指挥对本溪的攻击,20日攻下。杜又根据电台侦察,中长路以东电台甚多为判断:共军主力可能在中长路以东的山区,并可能在移动之中。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攻击,指挥右翼兵团向四平街左翼包围攻击前进,击破东北民主联军后,大胆分头猛进,力求包围消灭东北民主联军;中央兵团由现地发起进攻,击破当面之敌,即迅速追击而歼灭之;左翼兵团协助中央兵团向双山、昌北以北占领阵地之敌右翼包围攻击,击破当面之东北民主联军后,即向三江口郑家屯追击前进。命令下达后,杜部各部队在飞机炮火协同下大举进攻,战斗甚为激烈,直到1947年6月30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退,四平之围随之而解。后来,在东北民主联军铁拳锤击下,杜聿明迭遭惨败。他日夜谋划,一筹莫展,以至忧郁成疾,不能亲事,于7月、8日垂头丧气离开东北,到上海医治。
 

 

 

 

东北野战军包围锦州,占领锦州,杜聿明在葫芦岛指挥撤退时东北野战军发动强力攻击。

1948年6月,蒋介石遂任命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杜上任不久,奉蒋介石命令指挥第二、第十六、第十三兵团去增援济南。同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10月初,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蒋介石为了挽救败局,赶紧将杜聿明调回沈阳。10月15日,杜聿明急忙从徐州飞抵沈阳。次日,锦州便失守。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第九兵团向黑山发起猛攻,即遭到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至26日,廖兵团即被全歼。27日凌晨,蒋介石派专机到葫芦岛接杜聿明去北平,商讨对策。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这时,杜在葫芦岛日夜坐立不安,担心解放军马上来打锦西,一直等到蒋介石命令从上海撤退时,即开始部署第三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由葫芦岛撤往上海的工作。
1948年11月8日上午,杜在锦西机场乘飞机逃往北平。正当杜聿明在东北葫芦岛指挥部队撤退的时候,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1月6日发动强大的攻势,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在这之前,蒋介石指示国防部拟就一个“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以击破共军攻势为目的”的“徐蚌会战计划”,并委任杜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当蒋派许朗轩征求杜的意见时,杜表示同意“徐蚌会战计划”,并写信请蒋饬令会战部署由刘峙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解放军牵制而无法撤退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任性是放纵青春的骄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杜聿明(1904—1981年),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中文名
杜聿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省米脂县
出生日期
1904年(甲辰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1年(辛酉年)5月7日
职    业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获昆仑关大捷,歼寇4000余人,抗日名将
代表作品
《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