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鉴真的一世佛缘之初入佛门,以及游学归来一步步成为佛门领袖

作者:鉴真

 

鉴真幼年受家庭影响对佛教有浓厚兴趣,十四岁时出家为僧,先后师从道岸、弘景,在洛阳、长安游学

唐代扬州佛教盛行,云集着中外僧人,佛寺多达三四十所。

鉴真的家庭充满着浓厚的佛教气氛,他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经常到大明寺参禅拜佛,并随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在家庭的影响下,幼年的鉴真也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他“总丱俊明,器度宏博”。

十四岁时,有一次他随父亲到大云寺拜佛,为佛像庄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动,随即向父亲提出要求出家为僧。父亲见他心诚志坚,在征得智满禅师的同意后,他在大云寺出了家。从此鉴真成了他的法名。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鉴真在大云寺从道岸律师受戒。道岸是高僧文纲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他随道岸禅师来到佛教最盛的洛阳、长安游学。二十二岁时,在长安名刹实际寺从高僧弘景,顺利地通过了具足戒。

文纲、道岸、弘景都是律宗的传人,鉴真在名师的影响下,对戒律的研究已很精熟,并开始讲佛布道。律宗出现在唐初,与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法相、华严、密、禅等同为著名的佛教派别。律宗是以戒律为立宗原则,重视从内心巩固和发展“止恶兴善”的作用,内部又分为南山、相部、东塔等派别。鉴真研究的是以南山律宗为主。他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巡游佛迹,苦读《四分律行事钞》、《四分律疏》等经典,并先后从西京禅定寺义威、西明寺远智、东京授记寺金修、慧策、西京观音寺大亮听讲《律钞》等,由于他聪明好学,矢志不移,很快成为文纲、道岸、弘景之后律宗的后起之秀。

鉴真在钻研佛学的同时,对建筑、医药等也有很高的造诣,二十六岁的鉴真回到扬州,逐渐成为佛门领袖

在西京学习时,鉴真不仅融合佛教各家如法相、天台等宗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广泛涉猎和研究。佛教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如五明之学(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即涉及语言文字、工艺技术、医药、思辨逻辑和佛教各宗等学问。鉴真在钻研佛学的同时,对建筑、医药等也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来到日本传播建筑、雕塑、医药、艺术等的基础。

开元元年(713),二十六岁的鉴真回到扬州,为大明寺(今法净寺)的大师。他从事佛事活动,由于学识和道德高尚,声名与日俱增。

开元二十一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义威圆寂后,鉴真是这一地区的佛教“宗首”。他不仅讲佛写经、剃度僧尼、修寺造佛,而且还从事救济贫病、教养三宝等活动。当鉴真四十五岁时,由他传戒的门徒达四万多人,成为江北淮南地区“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年少轻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鉴真简介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中文名
鉴真
外文名
Jianzhen(Ganjin),鑑真(がんじん)
别    名
天平之甍、传灯大法师
国    籍
唐朝
民    族
出生地
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
687年
逝世日期
763年6月25日
职    业
僧人、医学家、翻译家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扬州大明寺主持
代表作品
《戒律三部经》
注    音
ㄐㄧㄢˋ ㄓ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