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鉴真的生平,答应东渡传教,历经千难万阻用时十年东渡日本成功

作者:鉴真

 

鉴真14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日本邀请鉴真去日传戒,鉴真因各种原因先后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才成功抵达

14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师从智满禅师,当了沙弥。26岁,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有名的和尚回到扬州,并以这里为中心,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55岁时,鉴真住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鉴真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7年中,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时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从扬州(今瓜洲镇入江口处)出发,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鉴真决意东渡是因为,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恳请鉴真去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荆州弘景律师门下受具足戒,跟随他学习南山律宗。

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715年,他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六次东渡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妖颜惑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鉴真简介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中文名
鉴真
外文名
Jianzhen(Ganjin),鑑真(がんじん)
别    名
天平之甍、传灯大法师
国    籍
唐朝
民    族
出生地
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
687年
逝世日期
763年6月25日
职    业
僧人、医学家、翻译家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扬州大明寺主持
代表作品
《戒律三部经》
注    音
ㄐㄧㄢˋ ㄓ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