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马燧接连受到封赏并诱惑叛军投降,介绍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

作者:马燧

 

马燧派兵救助皇帝,接连受到封赏并用计诱降叛军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军队占据京城,德宗逃到奉天,马燧率军回到太原。有议论说:“马燧如乘田悦洹水战败,合力进攻他,当时城中败兵不到两、三千人,都受伤躺倒,日夜等待投降;马燧与李抱真不和,拖延不进攻叛军,以至三位叛将勾结起来,至今仍是祸害,责任在马燧。” 马燧到了太原,派行军司马王权率兵五千去奉天,又派儿子马汇和大将的儿子与他们同去。在中渭桥扎营。等到德宗继续逃往梁州后,王权、马汇领兵回到太原。 马燧因晋阳是唐朝开创之地,考虑城东平旷易遭攻击,当时国中动荡,北面边境多次出现紧急情况,于是引晋水架槽流到城的东边,蓄水成为护城河,叛军来了可省去守城兵万名;又引汾水绕城而流,多造池塘,种柳树加固围堤。不久又兼任保宁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784年)正月,马燧升任检校司徒,赐爵北平郡王。七月,德宗回到京师,加封马燧为奉诚军及晋绛慈隰节度并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命他和侍中浑瑊、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一起去讨伐河中。 当初,李怀光叛据河中,马燧派人招降他,李怀光妹夫要廷珍据守晋州,衙将毛朝鰎据守隰州,郑抗据守慈州,都相继投降了马燧。 此前,王武俊从魏县回到封地,虽然放弃了王号,但仍旧围攻赵州不止,康日知无法抵抗,想放弃赵州,马燧奏本说:“可以下诏让王武俊和李抱真一起进攻朱滔,将深州、赵州划归王武俊,请求改封康日知为晋慈隰节度使。”康日知还未到,三州都已投降了马燧,因此又加封马燧为晋慈隰节度使。马燧就上表把三州让给康日知,并说如因投降他就封给他,怕以后有功劳的人效仿作为惯例。德宗赞赏并答应了他,马燧就派使者迎接康日知,等他到后,又清点仓库交给他,康日知喜出望外。

列举马燧相关故事,星象的移动预示马燧的死亡
马燧逝世前,司天台多次报告火星金星移近太微垣大星,过了一月后,马燧果然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果混是一种生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马燧简介

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唐代中期名将,岳麓山道林精舍之创建人。
马燧少与诸兄一起学习,又攻兵书战策,多谋略。安史之乱爆发时,曾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宝应年间,被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推荐为赵城尉,知仆固怀恩必反。迁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历十年(775年),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迁河东节度使,威震北方。建中二年(781年),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以解临洺、邢州之围。马燧先斩田悦部将杨朝光以下五千余人,至临洺,又大破田悦军。贞元元年(785年),率军连败李怀光,平定河中。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寇边,马燧率军出击。次年,因轻信吐蕃,中尚结赞之计,力赞会盟于平凉,致使会盟副使及将士多人被俘获。此后,马燧改任司徒兼侍中,被夺去兵权,备受德宗冷落。贞元五年(789年),马燧与太尉李晟获绘像凌烟阁。贞元十一年(795年),马燧病逝。追赠太尉(一作太傅),谥号庄武。

本    名
马燧
别    称
马庄武、马北平、马司徒
字    号
字洵美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汝州郏城
出生时间
726年
去世时间
795年
主要作品
《谕晋隰慈州檄》
主要成就
大败田悦,解邢、洺之围;大破李怀光、平定河中
官    职
司徒、侍中
爵    位
北平郡王
追    赠
太尉(一作太傅)
谥    号
庄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