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马燧多次升官后陪人民度过旱灾,被重用后出力平定李灵耀反叛

作者:马燧

 

马燧多次升官至怀州刺史,体恤人民使人民度过旱灾
马燧此后历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营田判官。不久后,又升任秘书少监、兼任殿中侍御史,改任节度判官、承务郎,升任郑州刺史。他勉励督促农耕,统计户数,每年收税一次,人们都认为方便。
大历四年(769年),马燧改任怀州刺史。怀州遭遇兵荒之后,适逢当年发生夏旱,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努力改善政务,将领官吏有父母的,马燧就登门问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尸骨,减轻赋税。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百姓多半靠这度灾。

马燧因能干被代宗重用,帮助李忠臣平定了李灵耀反叛
李抱玉移任驻守凤翔。因汧阳有边患,任命马燧为陇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州西部有条路,宽两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对,吐蕃每次入侵,都从这里出来。马燧巡视地形,垒石栽树拦住这路,下面修了两处门,又修有望楼,八天就修成了。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马燧一同起来。很久以后,唐代宗闻知了马燧的能干,召见了他,封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775年),河阳三城兵变,赶走了节度使常休明,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节度使。
大历十一年(776年)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求封节度使。代宗宽大为怀,任命李灵耀为汴州、宋州等八州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于是暗地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承嗣就派他侄子田悦率兵支援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大将刘洽。 代宗下诏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平李灵耀。李忠臣怕叛军,焚烧营帐往西跑。马燧劝他回军,请求担任先锋,打败了田悦,逼近汴州。李忠臣沿汴河南岸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了李灵耀的将领张清。


李灵耀选精兵八千,号称“饿粮军”;马燧单独率军打败了它,进抵浚仪。当时,河阳军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承嗣于是又派田悦率兵两万援救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进犯曹州,又打败李正己的游军,击溃了刘洽、长孙全绪等人的军队,乘胜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列阵前进。
李忠臣会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军队,与田悦作战不胜,向马燧求救,马燧带四千兵出其不意击败了田悦,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李灵耀知道田悦战败后,第二天率一百名骑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马燧把功劳让给李忠臣。李忠臣生性暴躁,马燧不想进汴州城,就带兵到板桥扎营。李忠臣进城后,果然独吞功劳,利用机会杀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马燧于是回到了河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形同陌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马燧简介

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唐代中期名将,岳麓山道林精舍之创建人。
马燧少与诸兄一起学习,又攻兵书战策,多谋略。安史之乱爆发时,曾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宝应年间,被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推荐为赵城尉,知仆固怀恩必反。迁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历十年(775年),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迁河东节度使,威震北方。建中二年(781年),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以解临洺、邢州之围。马燧先斩田悦部将杨朝光以下五千余人,至临洺,又大破田悦军。贞元元年(785年),率军连败李怀光,平定河中。贞元二年(786年),吐蕃寇边,马燧率军出击。次年,因轻信吐蕃,中尚结赞之计,力赞会盟于平凉,致使会盟副使及将士多人被俘获。此后,马燧改任司徒兼侍中,被夺去兵权,备受德宗冷落。贞元五年(789年),马燧与太尉李晟获绘像凌烟阁。贞元十一年(795年),马燧病逝。追赠太尉(一作太傅),谥号庄武。

本    名
马燧
别    称
马庄武、马北平、马司徒
字    号
字洵美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汝州郏城
出生时间
726年
去世时间
795年
主要作品
《谕晋隰慈州檄》
主要成就
大败田悦,解邢、洺之围;大破李怀光、平定河中
官    职
司徒、侍中
爵    位
北平郡王
追    赠
太尉(一作太傅)
谥    号
庄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