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抃
赵抃为人忠厚善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也不求回报
赵抃忠厚淳朴,善良温和,喜怒不形于色。平生不治家产,不养歌伎,帮兄弟之女十余人、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不可胜数。白天所做之事,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告诉上天,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从政时,因地制宜,不同情况不同政策,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尤其为世人称道。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总之,以增加人民财富为根本。晚年修行炼道,颇有心得,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说话仍有条有理,安然去世。宰相韩琦曾称赵抃说:“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
有关赵抃历代评价方面的相关介绍
赵曙: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赵顼:①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②昔赵某治此,最得其术。
冯京:赵公所为,不可改也。
赵煦: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苏轼:①惟清献公擢自御史。是时将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学术才行备具为一世所高者不与。用之至重,故言行计从有不十年而为近臣者,言不当,有不旋踵而黜者。是非明辨,而赏罚必信,故士居其官者少妄,而天子穆然无为,坐视其成,奸宄消亡,而忠良全安。此则清献公与其僚之功也。②萧望之为太傅,近古社稷臣,其为冯翊,民未有闻。黄霸为颍川,治行第一,其为丞相,名不迨昔。孰如清献公,无适不宜。邦之司直,民之父师。其在官守,不专于宽,时出猛政,严而不残。其在言责,不专于直,为国爱人,掩其疵疾。盖东郭顺子之清,孟献子之贤,郑子产之政,晋叔向之言,公兼而有之,不几于全乎!
曾巩: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王称:抃和易长厚,气貌清逸,人不见其喜愠……为吏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治。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云。
脱脱:抃所至善治,民思不忘,犹古遗爱。
朱轼:抃之治郡,所居而理,固其经画之才有以过人欤?抑清慎诚恪,有不言而化者欤?史所载他事,仅得其概。独越州救灾,见于曾巩,所记者甚详,诚可为后世法则。……抃之每夜告天,而清修不迩声色,则其中有以自得者,非独其外之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