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神宗即位后,赵抃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

作者:赵抃

 

赵抃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他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赵抃又任龙图阁学士、成都府知府,为政以宽。他从前出使蜀州时,对聚众搞迷信活动的治以严刑峻法。这次重来,又有人犯同样的罪,都认为在劫难逃。赵抃看罪犯没有其他劣行,就说“:这仅仅是骗酒食的小过失。”只处罚首恶,将其他人释放,蜀人大为高兴。正值荣諲任转运使,英宗对荣諲说:“赵抃治理成都,行的是中和之政。”


赵抃从成都回来之后,任参知政事,竭尽全力辅佐神宗
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按照旧例,近臣从成都回来就会担负重任,必然去省府任职,不当谏官。众臣大惑不解,神宗说:“朕是想发挥他仗义直言的优点,将采纳他的主张,不是小看他。”赵抃谢恩时,神宗说:“听说你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政策宽松平和,也能任谏官吗?”不久,升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密启上奏,神宗也常亲笔回书予以褒奖。
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他的变法主张。韩琦也上书反映青苗法对民间的危害。神宗同宰执商量后,停止青苗法。王安石正在家休假,想辞官。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创立,不如等他假满归来再说。”王安石回来后,推行新法更坚决。赵抃非常悔恨帮他,向神宗说:“制置条例司设使者四十余人,扰乱天下。王安石善于诡辩,刚愎自用,诋毁天下公论为庸俗,违背众议,欺瞒民众,文过饰非。近来谏官们多因说话无人听而辞职,司马光受聘枢密,不肯赴任。而且事有轻重,体有大小,一时的财富利润是轻,人心的得失才是重;青苗使者的去取荣辱是小,左右大臣的取舍为大。现在因小失大,去重取轻,臣担心这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奏章上呈神宗后,赵抃恳请辞官,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杭州知州,又改任青州知州。当时京东旱灾、蝗灾,青州麦多,蝗虫飞到青州边境,遇狂风阻遏,都落水被淹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赵抃简介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本    名
赵抃
别    称
赵清献、铁面御史
字    号
字阅道 
号知非子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宋人(汉族)
出生时间
1008年
去世时间
1084年
主要作品
《赵清献公集》、《致知府阁下尺牍》等
主要成就
弹劾不避权势
籍    贯
衢州西安
官    职
太子少保
封    爵
南阳郡开国公
追    赠
太子少师
谥    号
清献
典    故
一琴一鹤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