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赵抃年少时是个孤儿,但他读书非常勤奋,景祐元年,赵抃登进士第

作者:赵抃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赵抃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是由兄长赵振抚养长大的
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长兄赵振抚养。赵抃潜心致志、努力学习,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
进士及第后,赵抃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终使罪犯免于一死。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知州害怕,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赵抃到濠州后,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成功安定濠州。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声震京师,时称“铁面御史”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赵抃在任上弹劾不避权贵佞幸,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他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皇祐六年(1054年),宋仁宗张贵妃(追谥温成皇后)病逝,刘沆以参知政事职监办丧事,等到他为相后,仍兼监护丧事。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又说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与手下人都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遭弹劾众人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制裁礼仪院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为议论宰相梁适,相继被贬外出。赵抃为他们辩护,使得他们都被召回。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任地方官后,欧阳修、贾黯又请求出任郡官。赵抃向仁宗说:“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真令众臣伤心啊。”仁宗于是留用欧阳修、贾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赵抃简介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本    名
赵抃
别    称
赵清献、铁面御史
字    号
字阅道 
号知非子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宋人(汉族)
出生时间
1008年
去世时间
1084年
主要作品
《赵清献公集》、《致知府阁下尺牍》等
主要成就
弹劾不避权势
籍    贯
衢州西安
官    职
太子少保
封    爵
南阳郡开国公
追    赠
太子少师
谥    号
清献
典    故
一琴一鹤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