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朱瞻基即位,着手整顿军务,亲征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朱高煦被押送回京,最终被烧死

作者: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着手整顿军务,朱高煦欲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反叛,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弃城投降
登基之后,摆在朱瞻基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朱瞻基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朱瞻基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朱瞻基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朱高煦而告终。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朱瞻基的身边,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皇位的念头,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安定。朱瞻基即位后,深知两位皇叔久蓄异志,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没有采取强硬的行动宣宗射猎图,反而重加赏赐,以礼相待。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更加积极谋夺皇位。八月,朱高煦以为时机成熟,仿照朱棣起兵举事,派人到京师秘密联络英国公张辅作内应,事发,阴谋为朝廷所知。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

 

 

朱瞻基亲征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废为庶人,胡永兴截杀了朱高煦的使者并烧毁信件,使得朱高燧逃过一劫,朱高煦用脚勾倒朱瞻基,朱瞻基将其烧死
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朱瞻基决定亲征。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有人说朱高煦曾经请居南京,这次他会率兵攻取南京。朱瞻基则另有一番见解:济南城池坚固,朱高煦不会冒险攻打;叛军的家属都在乐安城,因此朱高煦也不会南下攻取南京,只有固守乐安。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知道新君亲征,竟然没有了主意,在乐安束手待毙。朱瞻基令平叛大军将乐安四面包围,但没有发动攻势,而是将劝降信射入城中,继续劝谕朱高煦出降。此时的朱高煦已经彻底绝望,私下派人来请降。叛军中的王斌等人宁愿战死,坚决阻止 朱高煦投降。朱高煦吓破了胆,从间道跑出来投降了朱瞻基。大臣请求将其立地正法,朱瞻基顾及亲情,没有同意,而是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废为庶人,禁锢在西安门内。班师回朝,朱瞻基特意将乐安改为武定州。这时他一定会想起当年祖父朱棣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熟悉军事, 带着自己深入漠北,出征蒙古。
朱高燧这次没有举兵,并不是因为他突然改过自新。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朱高燧对朱高煦的叛乱行为很是赞成,并且积极招呼汉王派来的联络使者。朱高燧府左长史胡永兴力劝赵王不可造次,赵王根本不理睬。胡永兴情急之下,派人在路上截杀朱高煦使者,烧掉来往信件,将朱高燧参与叛乱的痕迹销毁了。这样,朱高燧才能够逃得一劫。假如朱高燧当时有所异动为朝廷所察的话,能否保存就是一个疑问了。不过,以朱瞻基对朱高燧的了解,他肯定知道朱高燧并不是那么安分。在他自己都想移军彰德的情况下,能够听从相反的意见,保全朱高燧,这是很难得的政治家气度。
朱高煦本来也可以保留性命的。朱瞻基在西安门内辟出囚室,械系朱高煦于此。三年后,朱瞻基带着内侍前去探望。不想朱高煦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用脚将朱瞻基勾倒。朱瞻基惊魂未定,恼怒异常,命人将朱高煦罩在一个300斤重的铜缸下,四周围以柴炭,放火将其活活烧死。铜缸都被烧化了,朱高煦的尸骨荡然无存。汉王、赵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明朝平稳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到是终究的不能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中文名
朱瞻基
国    籍
中国(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平燕王府
出生日期
1398年2月9日(洪武三十一年)
逝世日期
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职    业
皇帝
主要成就
“仁宣之治” 
随祖父亲征蒙古
代表作品
《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
逝世地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陵    寝
景陵
配    偶
胡皇后、孙皇后
继承人
朱祁镇(明英宗)
年    号
宣德
庙    号
宣宗
谥    号
章皇帝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