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越被弹劾指责为李广同党,忧惧过度去世,诗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明时颇受推崇

作者:王越

 

李广得罪自杀,王越被弹劾指责为李广同党,忧惧过度去世,《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广名将传》均将他列在其中
王越得胜之后,恰逢宦官李广得罪自杀,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孝宗虽对此事不加过问,但王越闻言后内心忧恨交加,终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499年1月12日)在甘州(今甘肃张掖)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孝宗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谕令祭九坛,派进士王守仁负责督造王越墓,荫补其孙王烜为国子生。
在明代顾其言的《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及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王越均位列其中。

 

王越推崇《诗》、《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诗文在明时颇受推崇,被评价为如‘发为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炼成丹’,极悲歌感慨之致,然云雅音则未也
王越诗追盛唐,文溯秦汉,推崇《诗》、《骚》。在“台阁体”盛行之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明代前、后七子,特别是公安、竟陵文学均有较大影响。其诗文在明时颇受推崇。李东阳称其“为歌诗雄迈跌宕,若不屑意”。 崔铣谓:“为诗跌宕快乐,爽能道人意中事,闻者解颐。”吴洪为《王太傅集》作序时称:“公生当其会,具豪杰之才,而文不经思虑,动数千百言,纵横张驰,不失其正。诗尤明易通畅,不事艰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气势雄伟,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焰万丈,可以追逐李杜(李白杜甫)诸人,其余莫能及也。则公岂非应期而出,为一代英才者乎?”杨仪在正德本《王太傅诗选序》中谓:“其音调流丽而清婉,视晚唐诸子何让焉!”钱谦益称其诗“酒酣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中评价道:“威宁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如‘发为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炼成丹’,极悲歌感慨之致,然云雅音则未也。”徐<火勃>在《笔精》中评价“公诗气魄雄壮,不事磨炼,自见远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不想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越简介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xùn)县(今河南浚县)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余两位为王骥、王守仁)之一,世称“王威宁”。亦为首任三边总制。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弘治七年(1494年),复左都御史,致仕。弘治十年(1497年),起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旋受命经略哈密。弘治十一年十二月(1499年1月)卒于甘州,年七十三,追赠太傅,谥号“襄敏”,故后世称其为“王襄敏”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王越奖拔士类,笼络豪俊,人乐为用。惟因前结汪直,后结李广,为士论所轻。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有《王襄敏集》等传世。

本    名
王越
别    称
王悦、王襄敏、王威宁
字    号
字世昌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大名府浚县
出生时间
1426年12月3日
去世时间
1499年1月12日
主要作品
《王襄敏集》《王威宁文集》
主要成就
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
官    职
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御史等
封    爵
威宁伯
追    赠
太傅
谥    号
襄敏
主要战役
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