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越
李广得罪自杀,王越被弹劾指责为李广同党,忧惧过度去世,《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广名将传》均将他列在其中
王越得胜之后,恰逢宦官李广得罪自杀,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孝宗虽对此事不加过问,但王越闻言后内心忧恨交加,终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499年1月12日)在甘州(今甘肃张掖)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孝宗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谕令祭九坛,派进士王守仁负责督造王越墓,荫补其孙王烜为国子生。
在明代顾其言的《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及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王越均位列其中。
王越推崇《诗》、《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诗文在明时颇受推崇,被评价为如‘发为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炼成丹’,极悲歌感慨之致,然云雅音则未也
王越诗追盛唐,文溯秦汉,推崇《诗》、《骚》。在“台阁体”盛行之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明代前、后七子,特别是公安、竟陵文学均有较大影响。其诗文在明时颇受推崇。李东阳称其“为歌诗雄迈跌宕,若不屑意”。 崔铣谓:“为诗跌宕快乐,爽能道人意中事,闻者解颐。”吴洪为《王太傅集》作序时称:“公生当其会,具豪杰之才,而文不经思虑,动数千百言,纵横张驰,不失其正。诗尤明易通畅,不事艰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气势雄伟,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焰万丈,可以追逐李杜(李白、杜甫)诸人,其余莫能及也。则公岂非应期而出,为一代英才者乎?”杨仪在正德本《王太傅诗选序》中谓:“其音调流丽而清婉,视晚唐诸子何让焉!”钱谦益称其诗“酒酣命笔,一扫千言,使人有横槊磨盾、悲歌出塞之思。”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中评价道:“威宁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如‘发为胡笳吹作雪,心因烽火炼成丹’,极悲歌感慨之致,然云雅音则未也。”徐<火勃>在《笔精》中评价“公诗气魄雄壮,不事磨炼,自见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