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越与汪直、朱永等出大同,率精骑连夜奇袭威宁海,又于黑石崖追败鞑靼,后来王越接替孙钺任职

作者:王越

 

王越与汪直、朱永等出大同,率精骑连夜奇袭威宁海,大败鞑靼军,论功受封赏,获世袭

成化十六年(1480年)二月,王越提督军务,与汪直、朱永等出大同,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沿边境往榆林。后侦知鞑靼已西迁至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便于同月二十二日尽调京营及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一千人出孤店关,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时天降大风雪,王越、汪直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至次日黎明时鞑靼犹未发觉,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达延汗的妻子满都海或于此时战死。此役,明军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余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获旗纛十二面、马驼牛羊共六千余只,盔甲弓箭皮袄等一万余件。
三月,宪宗论功行赏,升王越之子、百户王时为正千户。同月,宪宗下诏封王越为威宁伯。王越受封伯爵后,本不该再领都察院职务,但王越不愿就列西班。御史许进等人称颂王越的功劳,援引王骥、杨善的例子,请求宪宗仍让王越领都察院事,并提督团营。宪宗同意。四月,宪宗正式赐王越诰券,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威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允其世袭,并追封其家族三代官爵。

 

 

 

 
王越再次与汪直、朱永出大同,于黑石崖追败鞑靼,宪宗以此功封其子为都指挥佥事,王越接替孙钺任职,汪直受命总镇大同、宣府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鞑靼从海东山等地入明境剽掠,王越再次与汪直、朱永出大同,于黑石崖追败鞑靼,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宪宗以此功升王越之子王时为都指挥佥事。后更进拜太子太傅,增岁禄四百石。按明制,文臣不得封公侯。王越以勋臣之例比照,改掌前军都督府,总五军营兵,仍提督团营,并荫封其年仅八岁的儿子王昕为锦衣卫百户,予世袭。 
同年五月,宣府告警。宪宗命汪直总督军务,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统京军精锐三千征剿鞑靼。因鞑靼军退,王越等请班师,宪宗不允。不久后,大同总兵官孙钺去世,宪宗命王越接替其任职,而命汪直总镇大同、宣府,召回京营将士。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间糖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越简介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xùn)县(今河南浚县)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景泰二年(1451年),王越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余两位为王骥、王守仁)之一,世称“王威宁”。亦为首任三边总制。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弘治七年(1494年),复左都御史,致仕。弘治十年(1497年),起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旋受命经略哈密。弘治十一年十二月(1499年1月)卒于甘州,年七十三,追赠太傅,谥号“襄敏”,故后世称其为“王襄敏”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王越奖拔士类,笼络豪俊,人乐为用。惟因前结汪直,后结李广,为士论所轻。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有《王襄敏集》等传世。

本    名
王越
别    称
王悦、王襄敏、王威宁
字    号
字世昌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大名府浚县
出生时间
1426年12月3日
去世时间
1499年1月12日
主要作品
《王襄敏集》《王威宁文集》
主要成就
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
官    职
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御史等
封    爵
威宁伯
追    赠
太傅
谥    号
襄敏
主要战役
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