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康有为借侨商这名写请愿书,请求召开国会制定宪法并撰写《物质救国论》,指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

作者:康有为

 

康有为撰写《物质救国论》,借用侨商名义写请愿书,请求召开国会并制定国家宪法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康有为自加拿大南游美国。同年秋,康有为赴欧洲,不久回到美国,撰《物质救国论》,以为中国之病弱,在于不知讲物质之学。同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了抵制革命,清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颁布预备立宪。正在欧洲漫游的康有为大喜过望,九月四日,发出《布告百七十余埠会众丁未新年元旦举大庆典告藏,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文》,准备于丁未新年元旦行大庆典,宣布旧保皇会“告蒇”,新开国民宪政会。

宣称“向日之诚,戴君如昔”,“开天之幕,政党我先”,希望重温立宪之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十日,保皇党人在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来,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在章程第二条中申明:“本会名为宪政,以君主立宪为宗旨,鉴于法国革命之乱,及中美民主之害,以民主立宪万不能行于中国,故我会仍坚守戊戌旧说,并以君民共治、满汉不分为本义,凡本会会众当恪守宗旨,不得误为革命邪说所惑,致召内乱而启瓜分。”第三条申明:“本会以尊帝室为旨。”帝国宪政会成立后,康有为企图回国从事政治活动未果,指使梁启超等人与清朝皇室贵族、国内立宪分子联系,又借用侨商名义写了请愿书,请求召开国会并且制定国家宪法。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初一日,清廷宣布自本年起第九年召开国会,再于下月颁布《宪法大纲》。这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革命派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而保皇派则表示拥护。《宪法大纲》颁布不到两个月,光绪帝就“龙驭上宾”了。康有为又说帝国宪政会“本以保皇为事,忠义昭著”,“应发讨贼之义”,但是荣禄早死,慈禧太后也卒,康有为的宣传已经时过境迁,于是宣称光绪帝之死是由袁世凯下毒所致,于是签名上书监国公,请求杀贼以报光绪帝之仇。

 康有为请求召开国会,提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请“立下明诏,定以宣统三年开国会”
宣统二年(1910年),康有为用帝国宪政会的名义草书请求召开国会,指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请“立下明诏,定以宣统三年开国会”。这时,保皇会与国内的国会请愿会联系频繁,拟于年底改帝国宪政会为帝国统一党,向清政府民政部申请注册,说是“不曰会而曰党,乃合全国人士与蒙古藩王共之”,“故益光明广大之”。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严制国会请愿。四月,清廷组织皇族内阁,康有为对奕劻并不信任,一些保皇会员在海外制造舆论,散布揭贴,说是“今举中国之败坏危亡,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阻挠立宪,阻挠国会,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警告奕劻:“若不即开国会,则为举国公敌,为卖国大贼”。五月,康有为赴日本,初住箱根,后移居须磨。八月,武昌起义爆发。康有为听到消息之后,忧心如焚,仍持“革党必无成”之说,想“用北军倒政府,立开国会,挟以抚革党”,还想“乘此以建奇功”。自我陶醉地说:“人知革之无成,士大夫皆思吾党而归心”,“他日国会开时,吾党终为一大政党,革党亦自知无人才,不能为治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最早的以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中文名
康有为
外文名
Kang Youwei
别    名
康祖诒、康南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
出生日期
1858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
1927年3月31日
职    业
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信    仰
改良主义
主要成就
发起公车上书 
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 
帮助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
代表作品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