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释
⑴次韵:犹言步韵,依原诗韵脚而作。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本年七月被赐进士及第,后六年(1074)病卒。安国以诗才名闻一时,与安石唱和最多。他有《金山会宿寄亲友》,故安石作了这首次韵诗。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上有金山寺等名胜。原处于长江中,登陆靠船摆渡。到清代,因泥沙淤而与南岸相通。
⑵天末:犹言天边。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北固:北固山,在镇江东北。三面临江,北望海口,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南朝梁武帝幸此,改为“北顾”。杨蟠《金山》诗云:“天末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⑶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
⑷船舫:游船。舫:船。
⑸崩腾:波涛汹涌的样子。
⑹乘桴:乘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⑺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作品鉴赏】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描绘金山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
这是首描写金山寺夜景的律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颔联先写笛声,颇有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意韵;再写灯火,颇有张祜“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境界。其实,这一联是暗写镇江之繁华,“千古江山”的“舞榭歌台”笼罩在朦胧夜幕中,除了“两三星火”,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画面虽然显得孤寂,却也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极富金山寺独特风貌。颈联先写月色,一个“入”字,将山月写活了,似乎山月钻到了松林间,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倩影,银光点点,令人陶醉。再写江水,“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是“白浪滔天”,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积雪崩落,很有“江间波涛兼天涌”那种意境。这两句一静一动,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
“江山如此多娇”,诗人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慨呢?有人说有苏轼游赤壁时“遗世独立”的感受,怕是看走了眼。这首诗是王安石前期作品,雄心勃勃的他哪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哪有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达观的那种心境呢?“恨未能”才是真的,这符合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羽化而登仙”只是一闪念而已。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把黄河儿女的豪情奔放、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