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生平著述 东坡若解西湖乐 早解朝官住惠州
宋湘于嘉庆六年(1801)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曾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在惠州生活了两年,他对惠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十分热爱,经常游览西湖景点,访问惠州市民,将所见所闻写成诗歌。
丰湖书院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的。惠州大学校内残存的丰湖书院遗迹都是伊秉绶时代的。现存的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其实是宋湘为丰湖书院的二门所题。丰湖书院头门上的楹联是伊秉绶题写的“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丰湖书院修好后,伊秉绶请来当时的著名诗人宋湘主持丰湖书院。
他还与宋湘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宋湘的诗集里有《丰湖草》和《丰湖后草》各一卷,都是在书院担任山长的两年时间里写的。在丰湖书院期间,宋湘钟情惠州山水,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迷人的丰湖和同样迷人的书院:敞敞亮亮的一大片水,清清静静的一座院落,清风明月,春绿秋白的芦苇,那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卷
宋湘散步黄塘村,欣然写下《黄塘村晚》
宋湘游览永福寺,寺僧慕他才华,向他索取墨宝,他欣然命笔,写下《永福寺》;他散步于黄塘村,见炊烟初上,牧童回家,便用诗句绘出一幅惠州农家乐图:“桐叶榕叶碧相映,竹鸡水鸡春共声。贪看黄牛骑水过,不觉远寺钟齐鸣。”(见《黄塘村晚》);宋湘居住在丰湖书院内,日日与湖水相伴,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他写下《湖居十首》,下面摘录一首:“洒洒两湖风,满山开刺桐。木棉吹作絮,蝴蝶展如篷。野笋穿篱白,江鱼出网红。倾城人上冢,都在水西东。”本报曾介绍惠州才子江逢辰的《惠州西湖棹歌》九首(2008年3月29日《东江时报》5版《“得人胜获百琼瑰”》一文),而早在江逢辰写西湖棹歌的前76年,宋湘就已写下《西湖棹歌》十首,其中一首是:“卢橘杨梅烂不收,荔枝龙眼出城头。东坡若解西湖乐,早解朝官住惠州。”
宋湘在惠州生活两年,成诗195首,平均每年成诗近百首,他把在惠州写下的诗结为《丰湖漫草》及《丰湖续草》。是
苏轼、唐庚和今释之外,可将寓惠作品结为专集的又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