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文徵明绘画成就之初期作品,“粗文”和“细文”两种风格

作者:文徵明

 
文徵明初期作品,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
 
 
 
文征明初期的作品,可以看见其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方法。用普通线条的细心描写,不但很精致,一旦使用模糊的效果,在微妙的灰色部分就会生动起来。浓墨通常只作重点式地使用,色彩也就淡多了。这么做的结果,根据画册中的《风雨孤舟图》或米芾风格的《春山烟树图》,就要被归入宋末绘画的样式。然而在同时,这图甚至连《雨余春树图》使用青绿色的古风或《溪山深雪图》的雪景技巧都谈不上。当时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们,尤其是承教于沈周的弟子,封元代大家都有相当的敬慕之意。《仿王蒙山水图》是文征明透过其生活体验,所做的一连串相同主题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在《东林避暑图》中——稍稍大胆地使用沈周的风格——可以看出倪瓒的格调。在纤细的小品《秋山图》里也可看到吴镇的影子;现存于上海的《天平纪游图》(1508年),即是用黄公望的格调。而代表性的《听泉图》里的敏锐和简洁,以及简拙的古风,都比较接近赵孟頫的风格。
 
 
文征明初期的山水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风格“粗文”和“细文”
 
此时文征明的山水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风格:“粗文”和“细文”。他的粗笔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吴镇,在粗简中表现出层次和韵味;细笔山水则取法于赵孟頫、王蒙,用笔细密,布景繁密。设色多以青绿重彩或间施浅绛绘之,清雅宁静,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文征明性情温和儒雅,尤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这与沈周的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明显不同。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沈”之说,他的粗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更受藏家钟爱。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呐爱。逝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文徵明一般指文征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中文名
文征明
别    名
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贞献
国    籍
中国(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470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
1559年3月28日
职    业
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
主要成就
吴中四才子、吴门四家之一
代表作品
《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
派    系
吴门派
官    职
翰林待诏
私    谥
贞献先生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