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建将太子贬为庶人另立太子,祭天时发生意外,病故后葬于永陵

作者:王建

 

王建击退李茂贞,儿子王元膺被诬陷谋反,被贬为庶人

永平二年(912年),王建因击退李茂贞入侵而受尊号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五月,朱温派光禄卿卢玭出使蜀国,并在书信中称其为兄。
永平三年(913年)七月初七,宠臣唐道袭因与太子王元膺(即王宗懿)不和,对王建诬称太子谋反。次日,王元膺属下惊惧之下,发动兵变,杀死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后王元膺被人认出,被卫兵杀害。王建乃废王元膺为庶人,立郑王王宗衍为太子。 
永平五年(915年),王建兴建扶天阁,并将功臣画像挂在阁中。通正元年(916年)十二月,王建改国号为“大汉”,改明年为天汉元年。
天汉元年(917年)十一月,王建祭天发生“大风拔木”的凶兆,翌年正月初一日恢复“大蜀”国号。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初一日,王建病故,终年七十二岁,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皇太子王宗衍继位,改名王衍。

王建善于用人,注意整顿吏制,为了防止有人篡位,杀了许多功臣

王建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选拔书生王先成、布衣李景、道士杜光庭、僧人贯休等人,并任用文学家韦庄为相。不论三教九流,有才者王建皆用其长。
但后期王建为了防范篡位,冤杀了战功显赫、深得民心的王宗涤和投奔前蜀的勇将刘知俊,猜忌迫害有识之士,加速统治集团的腐朽程度;又多内宠,重用宦官,导致前蜀国内部矛盾尖锐。
王建注意吏治整顿,严惩贪赃不法,对跟随入蜀的功臣武将的不法行为也能处以严惩。义子王宗佶屡立战功,官至晋公、中书令,自恃功高,结党营私。被罢相之后图谋谋反,被王建命卫士扑杀。义子王宗训任武泰军节度使,镇守黔州(今重庆彭水),恃恩贪暴,骄纵逾制,被王建命卫士扑杀。但是官吏贪污腐化仍然成风,集王王宗翰好蓄姬妾,性格残虐吝啬,任刺史时甚至杀人夺田;义子王宗黯任宁江军节度使,每逢生日必向属县索贿。王建本人大修宫殿,地方官员投其所好,屡言出现祥瑞,助长享乐腐化之风。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阴霾深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建简介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被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王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本    名
王建
字    号
字光图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前蜀)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许州舞阳
出生时间
847年
去世时间
918年
主要成就
占有两川兼三峡之地,建立前蜀
年    号
武成、永平、通正、天汉、光天
庙    号
太祖
谥    号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陵    寝
永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