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䶮墓是砖室墓,保存完好,史籍记载了刘䶮的事迹

作者:刘䶮

 

刘䶮墓是砖室墓,保存完好,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刘䶮的陵墓康陵位于小谷围北亭村大香山南坡。是大型砖室墓,前室当门横立着一块哀册文刻,其形如碑,保存完好,高115厘米、宽154厘米、厚20厘米。志文楷书,首题“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38行,满行35行,共1062字。 
康陵地处大香山南麓,分地上建筑和地下玄宫两部分。地宫位于山坡南端的一级台阶,为带墓道的竖穴砖室墓。墓穴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圆坛建筑;山坡的第二级台阶,在圆坛的东北和西北面筑有方形台基。三者呈倒“品”字形分布,相距约50米。 
康陵在历史上已经多次惨遭被盗。据清康熙二十五年版(1686年版)《番禺县志》和屈大均《广东新语》等记载,康陵在明崇祯九年(1636年)遭较大规模盗扰。而考古人员就在现场发现了7个盗洞,其中前后三个较大盗洞直入地宫,一个就打在坛门位置上。由于曾遭多次遭窃,前、后室两个大盗洞凿穿券顶,完整器极少。陶瓷器为罐、碗残片,还有石俑残件、玉石片、银环、开元通宝铜钱等。但特别的是有香蕉、菠萝、芘菇、木瓜、荸荠、桃子、柿子等陶制生果,以及一批碗、杯、瓶等玻璃器皿残片。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了刘䶮的事迹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僭伪列传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 
《十国春秋·卷五十八·南汉一 烈祖世家、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太阳在下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䶮简介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称帝,都番禺 ,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刘䶮在位时期,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䶮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

本    名
刘䶮
别    称
刘岩、刘龑、刘陟、刘纻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南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外舍
出生时间
889年
去世时间
942年
主要成就
平定岭南,建立南汉政权
谥    号
天皇大帝
庙    号
高祖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