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䶮在位时国内有成熟的藩镇幕职官系统,与邻国关系和睦,和楚国重修旧好

作者:刘䶮

 

刘䶮在位时国内有成熟的藩镇幕职官系统,建立了宗庙制度
刘隐成为清海军节度使后,竭力延揽中原名士和手下得力干将,日益完善其藩镇体制。待刘䶮时期,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和有决策能力的成熟的藩镇幕职官系统。刘氏藩镇中的幕职官包括文职和武职两大职分。节度使府的主要文职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推官、衙推等;藩镇幕府中还有不少武职,如都知兵马使、兵马使、都虞侯、虞侯、都押衙、押衙、都教练使、教练使、都指挥使、指挥使等,这些人员大抵出自行伍,是藩镇节帅驾驭其魔下军队所倚重的军事指挥骨干。

刘䶮即位伊始,即仿效历代王朝之例,建立起宗庙制度。“追尊祖安仁曰太祖文皇帝,父谦曰代祖圣武皇帝,兄隐曰烈宗襄皇帝。”  南汉国主除建立庙号之外,还承古制,行祭祀之礼。刘䶮即位的第二年,即南汉乾亨二年(918年)十一月,“祀南郊、大赦”。《南海百咏》中记载:“一德由来可享天,东磷牛祭亦徒然,荒凉到处游糜鹿,谁识郊坛八面圆。”  黄佐《广东通志》中记载:“刘王郊台,在城西硬步,即汉台故址,南汉时郊于其上。” 

刘䶮与邻国关系和睦,和楚国重修旧好,与邻国相处很安定
南汉与楚、南唐和闽相邻。这几个国家,对南汉的治乱安危有重要影响。刘䶮通过通婚、遣使聘问等途径,与诸邻国建立睦邻关系。刘隐在位时,为睦邻,曾嫁女与楚国主,是为马皇后。刘䶮建国后,马皇后已死。当时,楚国势力较强,与南汉争夺岭南西道发生摩擦,两国友好关系陷入僵局。南汉兵部尚书赵光胤意识到楚国对南汉的潜在威胁,对刘䶮说,“自马后崩,未曾通使于楚。亲邻旧好,不可忘也”。刘䶮根据赵光裔的推荐,委派“有使臣才”的谏议大夫李纤出使楚国,重修旧好。楚国也遣使报聘。两国握手言和。南汉与吴、南唐、闽也是使者往来频繁,关系十分友好,极少发生争战;与蜀和云南镖信(唐时的南诏)等政权也有“远交”关系。封建史家对南汉的外交政策很赞赏,说南汉“睦邻封,续旧姻,宁边鄙,弧敌兵”;“行李往来,常勤聘问,区区岭外,晏然小安”。  刘䶮“讲信修睦,以通邻好”的外交政策,维护了岭南的安定局面,使岭南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以斷何來共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䶮简介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称帝,都番禺 ,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刘䶮在位时期,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䶮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

本    名
刘䶮
别    称
刘岩、刘龑、刘陟、刘纻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南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外舍
出生时间
889年
去世时间
942年
主要成就
平定岭南,建立南汉政权
谥    号
天皇大帝
庙    号
高祖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