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䶮鼓励发展经济,重视商业,大力发展教育,施行科举制

作者:刘䶮

 

刘䶮鼓励发展经济,重视商业,岭南地区十分富饶
从唐朝中后期始,岭南地区的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富特色的经济区,号称“富饶之地”,是唐朝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地。唐末战乱,黄巢义军虽曾进军岭南,但对岭南经济并未造成严重破坏。经济的发达,促进经贸的繁荣;加之刘䶮出自富商之家,具有重商思想,富有从商经济。因此,在他统治时期,鼓励发展经济贸易。当时,“岭北商贾至南海者”,他“多召之”  。还“与岭北诸藩岁时交聘”。这除了推行睦邻政策这一政治因素外,借此进行经济贸易,互通有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西通黔蜀,其经济意义应是占主要地位的。南汉的经贸活动,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在于对外贸易方面。广州地处南海,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很早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五代时期,虽中国战乱,经济残破,对外贸易已大大萎缩,但广州在南汉统治下,对外贸易规模虽不及盛唐之时,却也持续不衰。这与刘袭在位时,着意招徕海商,“笼海商得法”有密切关系。外贸的结果,使南汉获得丰厚的利益,“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中原王朝)  ”,号称“富强” 。刘䶮重视商业,扶持经贸,主观上纯粹是为了满足南汉统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需要,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刘䶮大力发展教育,施行科举制,促进了岭南地区文化发展
刘䶮接受杨洞潜的建议,兴学校,倡教育,置选部,行贡举。贞明四年 (918年),即南汉建立次年,就举行科举考试,录取进士、明经十余人。以后,科举取士“岁以为常”。刘䶮重视文教,重用士人,刺激了岭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南汉在音乐、历法、诗赋等文化领域,都有一些建树。如陈用拙,自少学习礼乐,“尤精音律”,著有《大唐正声琴籍》十卷,其中载录了琴家对操名的论述,以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事迹;又以古调缺徵音,补新征音谱若干卷。周杰精于历算,鉴于传统《大衍历》中的记述与现存算法有出入,所以著《极衍》二十四篇。黄损曾与都官员外郎郑谷、僧人齐已定近体诗诸格,为湖海骚人所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住你的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䶮简介

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称帝,都番禺 ,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刘䶮在位时期,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䶮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

本    名
刘䶮
别    称
刘岩、刘龑、刘陟、刘纻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南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外舍
出生时间
889年
去世时间
942年
主要成就
平定岭南,建立南汉政权
谥    号
天皇大帝
庙    号
高祖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