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沆从不与小辈人记较,对于小辈提出的意见和请求都耐心的听取

作者:李沆

 

李沆从来不做密奏之事,公事就要公开地说,为什么要秘密的进行呢
真宗因李沆从未有过密奏,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您独独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臣蒙皇恩授以宰相之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一般密奏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臣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


李沆有长者的美誉,无论是对待下人还是不知名的书生,他都能心平气和的与之交谈
李沆有长者的美誉,他家中一位欠下宅金数万的仆人,在一天突然逃走。那人的女儿快十岁,仪容美丽,自己做了一张券系在腰带上,愿意把自己买到宅子里做事来还债。李沆非常同情她,对夫人说:“希望对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养在家中,以妇德来教导她,等到她长大后,为她找一个夫婿出嫁。只要请夫人亲自为她行结缡礼,来主持她的婚礼,但婚礼务必要明洁。”夫人像李沆所说的那样对待那个女孩,等到她及笄后,为她找到一个好夫婿,准备陪嫁的财物来送她出嫁。女孩果然志节坚贞,她的双亲后来回到旧都,听说此事后,深深地感激李沆至刻骨铭心。李沆病重时,夫妇二人刲股做成羹来赠给他喝,等到李沆去世后,二人为他居丧三年。
李沆为相时,有一位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沆的缺点。李沆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沆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李沆马上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他和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曾有人上封事指责宰相的过失,请求将其罢免,真宗看完封书后不高兴,认为这些人只是想自求仕进,应当予以严厉责备。李沆说:“朝廷进来大开言路,如果言之有理,应该加以表彰奖赏,如果不妥那么留中处理就可以了。何况臣等没有才能,备员台辅之职,如果被罢免,这是进谏之人对朝廷有补益。”真宗感叹道:“您真是一位长者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当习惯变成依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沆简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景德元年(1004年)卒,年五十八,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本    名
李沆
别    称
李文靖
字    号
字太初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宋人
出生地
洺州肥乡
出生时间
947年
去世时间
1004年7月23日
主要作品
《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题六和塔》等
主要成就
为相近六年,辅助真宗“咸平之治”;绘像昭勋阁
官    职
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封    爵
陇西郡开国公
追    赠
太尉、中书令
谥    号
文靖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