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沆
李沆年轻的时候也很喜欢读书,也很有器度,是一个志向远大之人
李沆年轻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其父李炳曾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中进士甲科,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因郊祀恩,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在通判潭州时,转运使赵昌言“谓其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而当时长沙守何承矩也“厚待之,以为有公辅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回朝任著作郎。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上奏给宋太宗,太宗看后很高兴,命他以原职在弘文馆当值,赐五品官服。
李沆学识渊博,颇受宋太宗的赏识,淳化四年十月,任奉朝请
雍熙三年(986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可以让他们一同考试。”第二天,一并获授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低于王化基与宋湜,太宗特别升其职于三人之首,赐给各人钱百万。又因李沆素来贫困,多欠别人的钱,另外赐钱三十万给他偿债。
雍熙四年(987年),李沆与翰林学士宋白一起知贡举。由于宋白把关过严,致使大部分举子落榜,致使“谤议蜂起”。指责议论这事的人虽然很多,但都没有归咎于李沆。
端拱元年(988年),李沆升任职方员外郎,旋即任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991年),李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他在任上“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李沆的才华、风度为太宗所欣赏,他曾侍奉太宗参与曲宴,太宗目送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同年九月,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993年)十月,以本职罢参知政事,任奉朝请。不久后,李沆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被改授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