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史》记载李仁孝是长子的相关争议,以及人物史籍记载

作者:李仁孝

 

《宋史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记载李仁孝是崇宗长子,是不对的,推测可能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出现了传抄的错误

《宋史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记载:“仁孝,崇宗长子也。”其实李仁孝绝对不是崇宗的长子。李仁孝生于元德六年(1124年),而早在17年以前,崇宗的第一任皇后(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就已经于1108年生下儿子李仁爱,立为世子(就是皇太子,因当时西夏对辽称臣,所以西夏皇帝的继承人在辽国看来,只能称世子)。《辽史卷一百十五 二国外纪第四十五》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大安八年,乾顺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来告。”

元德七年(1125年)九月,李仁爱因为辽国灭亡而忧愤早逝,年17岁。皇后耶律南仙也在当月绝食而死。《西夏书事》卷33记载:“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此处传抄有误,应为元德七年)......九月,世子仁爱卒......辽成安公主伤辽亡,又痛世子,不食卒。”可见李仁孝绝对不是长子。《宋史》之所以记载他是长子有以下两个可能:

《宋史》本来的记载无误,只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出现了传抄的错误;

西夏在被元朝灭亡后,史籍散失,有些甚至流落民间。李仁孝恰好出生于李仁爱死去的前一年,在哥哥死后,年仅1岁的他被立为太子。而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执政54年,活了70岁,他早逝的太子哥哥李仁爱遂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不被人所注意了。

李仁孝相关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只言片语”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祐元年(1170年),得金国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本    名
李仁孝
所处时代
西夏
民族族群
党项族
出生地
西夏兴庆府
出生时间
1124年
去世时间
1193年
主要成就
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科举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庙    号
仁宗
谥    号
圣德皇帝
前    任
夏崇宗李乾顺
继    任
夏桓宗李纯佑
在    位
54年
享    年
70岁
陵    寝
寿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