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仁孝在外交方面的为政举措,以及人物评价,实为中兴之王

作者:李仁孝

 

李仁孝时期宋室南迁,辽朝灭亡,在外交上李仁孝审势度时,与金通好

就在李仁孝刚出生的第二年,兴起于我国东北的金灭掉了辽;第三年,金兵攻破了宋国首都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北宋政权溃灭,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偏安东南的南宋政权。中国大地上这一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予西夏王朝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在此之前,西夏和宋、辽相鼎立,西夏在辽、宋两边左右逢源,时而与宋交好,时而依附辽国。而现,宋室南迁,辽朝灭亡,西夏完全处在新兴发展起来的金国的包围之中。国家如何发展,西夏的内政、外交都受到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时刻,李仁孝登上了西夏的政治舞台。

面对这种局势,李仁孝审势度时,决定与金通好,承认其宗主国地位。为了和金搞好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独立发展,仁孝每年都要派许多使者去金国朝贡。在李仁孝一代,西夏派往金国的使者约有一百四十多次,差不多每年都有两次之多。如此频繁的外交活动,正是为了和金搞好关系,求得和平共处,求得金的谅解和支持,给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较安定的环境。金世宗时,金发觉在金夏双边贸易中,西夏人总是用珠宝换取丝棉,他们认为,这是拿无用的东西换了他们有用的东西。于是立即关闭了保安、兰州榷场,给夏国的贸易带来了困难。李仁孝知道后,马上命使者向全国献本国方物“百头帐”,以表示对金的诚心,借此要求恢复关闭的榷场。经再三交涉,终于取得了金的同意。从这件事中表现出了仁孝灵活的外交策略。纵观李仁孝一世,虽然乘金侵宋之际,曾派兵到金和宋境掠地,但都是一些小的磨擦,大部分都是和金友好相处,这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李仁孝的人物评价,他领导下的西夏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李仁孝一代,由于他在内政外交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进了西夏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连西域各国都很羡慕。天盛五年(1153年)五月,西域回鹘第一次派遣使臣到夏国贡献方物。而且西夏这时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内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东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区。疆土的辽阔为其建国以后所未有。仁孝作为中兴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爱到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乾祐元年(1170年),得金国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本    名
李仁孝
所处时代
西夏
民族族群
党项族
出生地
西夏兴庆府
出生时间
1124年
去世时间
1193年
主要成就
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科举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庙    号
仁宗
谥    号
圣德皇帝
前    任
夏崇宗李乾顺
继    任
夏桓宗李纯佑
在    位
54年
享    年
70岁
陵    寝
寿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