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郭守敬一生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被称为神人,其创制的简仪、仰仪,集古法之大成,为典要者

作者:郭守敬

 

郭守敬一生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精心观察并掌据客观事物的特点、发展规律,从实践中运用和提高,善于取长补短,富有创新精神,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郭守敬从事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更是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郭守敬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特点,从中掌据它们的发展规律;他能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他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事业逐渐趋于完善。但是,他从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铁穆耳称其为神人,利玛窦说其创制的天文仪器规模和设计的精美远远超过曾在欧洲所曾看到和知道的任何这类东西,柯劭忞亦说其简仪、仰仪之制,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要者
忽必烈: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许衡:天佑我元,似此人世岂易得?
铁穆耳:郭太史神人也。
齐履谦: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制度之学。……及夫见用,观其规画之简便,测望之精切,智巧不能私其议,群众无以参其功。……呜呼!其可谓度越千古矣。
利玛窦:其(郭守敬的天文仪器)规模和设计的精美远远超过曾在欧洲所曾看到和知道的任何这类东西。这些仪器虽经受了二百五十年的雨、雪和天气变化的考验,却丝毫无损于它原有的光荣。
张燧:古历《大衍》为精,一行和尚藏却金针,世徒传其鸳鸯谱耳。于是守敬独得一法,曰弧矢圜算,如所谓横弧矢,立弧矢,赤道变为黄道,黄道变为白道者,最为园机活法。自此黄、赤、白三道之畸零可齐,而气朔之差可定。此法不唯儒生不晓,而三百年来历官亦尽不晓矣。今监中有一书颇秘,名曰《历源》者,郭氏作法根本,所谓“弧矢圜术”颇在焉。……虽然,今历家自谓得其数矣,而历家相传之数,如历经立成通轨云云者,郭氏之下乘也,死数也;弧矢圜术云云者,郭氏之上乘也,活数也。死数,言语文字也;活数,则非言语文字也。得其活数,虽掀翻一部历经,不留一字,尽创新法,亦可以不失郭氏之意。得其死数,则挨墙傍壁,转身一步倒矣。
柯劭忞:先正阮文达公(阮元)有言,推步之要,测与算二者而已。郭守敬简仪、仰仪之制,前此言测候者未及也。垛积招差句股弧矢之法,前此言步算者弗知也。测之精,算之密,上考下求,若应准绳,可谓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要者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笑的眼睛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文名
郭守敬
别    名
郭若思、郭太史
国    籍
元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顺德府邢台县
出生日期
1231年
逝世日期
1316年
职    业
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
毕业院校
紫金山书院
信    仰
科学
主要成就
制订《授时历》 
西夏治水,大都治水 
制造天文测量仪器
代表作品
《授时历》《推步》《立成》等
官    职
都水监、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