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翱
谢翱诗、文、词俱工,诗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诗善于曲折达意,时造新境,深刻反映重大的政治时事,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影响深远
谢翱诗、文、词俱工,而诗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诗重苦思锤炼,既屈蟠沉郁又激越雄迈,善于曲折达意,时造新境。许多诗作真实地再现当时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归来多雨臼生鱼,穴虫祝子满户枢”;描述沦为遗民的凄苦:“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抒发对文天祥死难的深沉哀思:“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直陈雪耻复国的心志:“鞭尸仇未报,函首捷终驰”。其诗作深刻反映重大的政治时事,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在艺术手法和章法格局上,博取李贺、贾岛、孟郊、张籍诸家之长,又能进行创新,使之独具一格。如打破绝句独立自守的藩篱,采用绝句组诗来曲折叙事和倾诉积愤哀思的手法,深得时人称颂。谢翱的诗影响深远,明代杨慎评价道:“其学李贺歌诗,入其室不蹈其语,比之杨铁崖(维桢)盖十倍矣。其仿孟郊体,……郊岛亦不能过也。”清代纪昀指出:“南宋末,文体卑弱,独翱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曾写道:“月泉诗卷凭谁定?还待当时晞发人。遥忆参军谢皋羽,西台朱鸟独伤神”,勉励台湾进步诗人继承谢翱的爱国诗风。
谢翱作品仅存《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晞发集》10卷和《晞发遗集》2卷,《晞发遗集补》1卷、《浦阳先民传》等,《秋夜词》、《书文山卷后》等
仅存:《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晞发集》10卷和《晞发遗集》2卷,《晞发遗集补》1卷、《浦阳先民传》等。
《秋夜词》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
《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效孟郊体三首》
其一
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
其二
落叶昔日雨,地上仅可数。今雨落叶处,可数还在树。
不愁绕树飞,愁有空枝垂。天涯风雨心,杂佩光陆离。
感此毕宇宙,涕零无所之。寒花飘夕晖,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与发,良药空尔为。
其三
闺中玻璃盆,贮水看落月。看月复看日,日月从此出。
爱此日与月,倾泻入妾怀。疑此一掬水,中涵济与淮。
泪落水中影,见妾头上钗。
《铁如意》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西台哭所思》
残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过杭州故宫二首》
其一
禾黍何人为守阍,落花台殿暗销魂。朝元阁下归来燕,不见前头鹦鹉言。
其二
紫云楼阁燕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残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