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谢翱作《宋祖铙歌鼓吹曲》和《宋骑吹曲》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元兵攻陷临安,谢翱招募乡兵支援文天祥,曾成立“汐社”,宋亡后笔耕不辍,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

作者:谢翱

 

谢翱曾作《宋祖铙歌鼓吹曲》和《宋骑吹曲》,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其父谢钥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
谢翱,字皋羽,号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生活。咸淳元年(1265),赴临安参加进士科考,试进不中,作《宋祖铙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元代文学家吴莱称赞其诗“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可与柳宗元媲美。

元兵攻陷临安,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支援文天祥,后文兵败撤退,赠其一方端砚,成立“汐社”,宋亡后笔耕不辍,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临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为谘议参军。翌年,元兵由浙入闽,谢翱跟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闽西龙岩、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江西会昌等地。文天祥兵败撤退,在赣州章水上与谢翱握别时,曾赠与一方端砚。不久,元军占领江西,谢翱离开赣州,潜回祖籍浦城务农。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压迫,辗转入浙江。3年后,听到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的消息,无比悲愤,常独自行游于浙水之东,见到与文天祥握别时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顾盼,失声恸哭。在浙期间,谢翱隐居于山林间,时常探幽揽胜,所交游者皆南宋遗民;成立“汐社”,与主持“江源讲经社”的诗人方凤、吴思齐及当时著名文人吴谦、邓牧过从甚密。宋亡后笔耕不辍,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尽管元人对其追缉甚紧,但对宋室仍一本初衷,时常以诗明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被温存、”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谢翱简介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本    名
谢翱
字    号
字皋羽,一字皋父 
号宋累,又号晞发子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福建建宁
出生时间
1249年11月20日
去世时间
1295年12月17日
主要作品
《晞发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