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谢翱等冒险安葬宋高宗、孝宗遗骨与宋理宗颅骨,植冬青树种于墓上,作《冬青树引》表达抗元复国的信心,写下多篇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其墓位于严子陵钓台南,建有许剑亭

作者:谢翱

 

谢翱协助唐珏、林景熙换取宋高宗、孝宗遗骨,并安葬宋理宗颅骨,植冬青树种于墓上,作《冬青树引》表达抗元复国的信心,同时还写下多篇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杨琏真伽挖掘宋会稽皇陵,以遗骨修建镇南塔,并将所得金银、宝器用于修建天衣寺。谢翱协助会稽山阴人唐珏、温州平阳人林景熙伪装成采药者,冒险用他人骸骨暗中换取宋高宗、孝宗遗骨,又以重金请渔人网获被元兵抛到湖中的宋理宗颅骨,将之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葬毕,移来宋故宫的冬青树种于墓上,作为标志。谢翱作《冬青树引》云:“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开花时!”表达抗元复国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谢翱登严子陵钓台,设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曰:“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水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亡国之痛溢于言表,歌罢竹石俱碎。同时,谢翱还写下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散文,同时期所作《哭所知》、《西台哭所思》、《哭广信谢公》等诗,都是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元贞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295年12月17日)丑时(方·状和邓·传载:八月壬子)谢翱因肺疾复发,于桐庐西山刘氏妈宅离世,年仅47岁,临终前,嘱咐刘氏妈:“吾去乡远,交游惟方凤、吴思齐等人最亲,可收吾文吾骨授之,葬吾必于许剑之地”。离世时好友和门生多人前来吊唁。由于浙江友人认为谢翱无后,门徒吴贵于月泉书院建祠祀之,祠曰:“晞发处士”。
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照谢翱生前的嘱托,于次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将公移葬严子陵钓台的南面白云源(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并在墓前修建“许剑亭”以作永久纪念。亭的左侧,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着“粤谢翱之墓”。同年吴谦作《谢君翱圹志》以示纪念。

谢翱友人将其葬于严子陵钓台南,并修建许剑亭,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后修复并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亭左立一青石碑,上写“粤谢翱之墓”
元贞元年(1295),谢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复发客死他乡。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其嘱,将谢翱葬于严子陵钓台南,并在墓前修建许剑亭。
文革十年浩劫中,谢墓坟倾碑倒,荒草丛生,石亭亦惨遭破坏。幸好当地政府多次拨款修建,且例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如今的西台已成为富春江上的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西台上有一座石亭,就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谢翱而建的“许剑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毁于何代,今存系重新补遗修整的。亭的左侧,树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到“粤谢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风物宜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谢谢你光临我的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谢翱简介

谢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本    名
谢翱
字    号
字皋羽,一字皋父 
号宋累,又号晞发子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福建建宁
出生时间
1249年11月20日
去世时间
1295年12月17日
主要作品
《晞发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