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元顺帝是一个建筑工艺、机械工程的天才,被大都人称“鲁班天子”,“善观天象”,笃信“天命”

作者:妥欢帖睦尔

 

元顺帝建造宫殿时自画屋样削木构宫, 建龙船时亲自绘制样本,龙船行驶时,龙首眼口爪尾皆动,自制宫漏、五云车,被称作“鲁班天子”,宫漏被明太祖朱元璋捣毁
元顺帝在建筑工艺、机械工程等方面是一个天才,建造宫殿时,顺帝自画屋样,又亲自削木构宫,让工匠按他的图纸来搭建。 建龙船时,也是亲自出马,绘制其样本,船首尾长一百二十尺,广二十尺,前瓦帘棚、穿廊、两暖阁 ,后吾殿楼子,龙身与殿宇用五彩金妆,前有两爪。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带、四带头巾,于船两旁下各执篙一。龙船建好后,顺帝坐着船自后宫至前宫山下海子内往来游戏,船行驶时,其龙首眼口爪尾皆动。又自制宫漏,高约六七尺,宽大约是其一半,造木为匮,藏在诸壶其中,运水上下。匮上设西方三圣殿,匮腰立玉女捧时刻筹,时间到了以后,就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悬钟,一悬钲,到了夜晚则神人自动按更而击,无分毫差。当钟钲鸣叫时,在侧的狮凤皆翔舞。 匮之西东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子午时,飞仙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随后又退立如前,“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顺帝还自制五云车,也是精巧绝伦。因此,大都人都管顺帝叫“鲁班天子”。
明军攻入大都时,曾缴获元顺帝自制的宫漏,作为战利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看了后说:“废万几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将其捣毁。

元顺帝“善观天象”,笃信“天命”。据说他对脱脱从信任到怀疑是因为司天监观测到“连夕相星犯帝座”,观天象言山东必失一良将,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明军逼近大都时坚定出逃
元顺帝“善观天象”,并笃信“天命”。据说顺帝对脱脱从信任到怀疑的原因是司天监观测到“连夕相星犯帝座”。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红巾军攻破上都,大臣劝顺帝避难,顺帝知天象无伤,镇定地说:“毋多言,有福者任其自来,朕何避之有?”至正二十年(1360年)十二月,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谋反的消息传来时,顺帝神情自若,说:“天命有在,汝欲为则为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有白气如索,长五百余尺,起危宿,扫太微垣,司天监太史奏山东将有大水,顺帝却说:“不然,山东必失一良将。”于是派人急往山东的察罕帖木儿处警告他勿轻举,不料使者还没到,察罕帖木儿就遇刺身亡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北伐逼近大都时,左右又劝顺帝固守大都,等待援兵,但顺帝夜观天象之后,坚定了出逃的决心,任谁劝说都无效。他逃到上都以后,有几只狐狸窜入御座下,御史大夫阿剌不沙对顺帝极言亡国之兆,顺帝也说:“天意如此,朕将奈何?”可见顺帝是非常相信“天命”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冰公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妥欢帖睦尔一般指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包括颁行法典《至正条格》,以完善法制;颁布举荐守令法,以加强廉政;下令举荐逸隐之士,以选拔人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后期逐渐怠政,沉湎享乐,元廷内斗不断,外部民变迭起,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本    名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别    称
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金山(今阿尔泰山)
出生时间
1320年(庚申年)4月17日(阴历)
去世时间
1370年(庚戌年)4月28日(阴历)
主要作品
七律《答明主》(又名《赠吴王》)
主要成就
至正新政
年    号
元统、至元、至正
庙    号
惠宗
尊    号
顺皇帝(明太祖尊)
汗    号
乌哈笃可汗
陵    寝
起辇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