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和
《殊域周咨录》记载明宪宗成化年间, 某太监怂恿皇帝下西洋取宝,但没有找到郑和下西洋历史资料,《长水日抄》也记载了类似内容,郑和下西洋,支费浩繁荣,库藏为虚
约在万历二年成书的 浙江 嘉兴人 严从简所撰《殊域周咨录》中记载:在明宪宗成化年间, 在某太监怂恿之下, 皇帝也想下西洋取宝, 派人到兵部索要郑和下西洋历史资料,但没有找到。兵部尚书(相当今国防部长)项忠要处分档案官,在旁的刘大夏便说: “ 三保(施按:此指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殊域周咨录》据内库档案写成的。由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的陆树声所撰写的笔记《长水日抄》中也记载了类似内容。 后人不加明察。这位官员竟敢直指下西洋为“敝政”,可见内部反对之激烈。
郑和下西洋,支费浩繁荣,库藏为虚(《明史》卷三百三十二)。据粗略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另据计算,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由此可见,下西洋船舶耗资之巨。 这还只是一部分,此外,对大量的外邦来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永乐实录 卷一百一十九 》: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虽加厚不为过也。”
郑和下西洋行动缺乏明确而切实的战略目标选择与实际利益考量,理想色彩浓厚,重义轻利、不计得失,耗资巨大,劳民伤财,受明朝皇权制度限制,商品交易和国际贸易是不受重视和鼓励
首先,行动缺乏明确而切实的战略目标选择与实际利益考量。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对有效维护国家现实利益功效有限。明朝纯粹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凭借雄厚国力,
大力从事不计成本与不惜代价的睦邻外交活动,积极致力于建立与维护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天朝礼治体系”。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显缺乏现实利益考虑,因为当时对明朝的主要现实威胁并非来自海上,而是来自北面的北元与西面的帖木儿帝国。
郑和下西洋纯粹王道的理想色彩浓厚,重义轻利、不计得失。而与之相对照,汉朝张骞通西域则完全从国家的现实安全利益与战略需要出发,义利兼顾、德力兼备,目标明确、量力而行。
其次,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耗资巨大,劳民伤财。郑和下西洋花费多,收益少;送出去多,拿回来少,并未给明朝带来足够实际利益,反而造成巨大物资浪费,导致后来国库空虚。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与四处馈赠,也反映了明成祖的帝王虚荣心态与好大喜功个性。
再次,受明朝皇权制度限制,郑和下西洋没有也不可能带来海外贸易与商业的持久发展,更不用说导致明朝的近代化与资本主义发育,因为在“天朝礼治体系”之下,商品交易和国际贸易是不受重视和鼓励的
刘重月先生认为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是那个大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柏杨先生认为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何川文曾经评价唯有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最文明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与外交思想可一分为三,即以孟子为代表的纯粹王道、以荀子为代表的务实王道、以韩非子为代表的霸道。纯粹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外交不以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以仁义道德的实现为最大目标,道德并非外交手段,而是外交的目的;务实王道外交的特点是:外交以维护与追求本国利益为主要目的,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道义原则,反对滥用武力,尽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霸道外交的特点则是:迷信武力与唯利是图,只顾本国利益,以争夺霸权与取得霸主地位为最大目的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一直存在两个主流:就王道与霸道而言,王道是主流;就王道本身而言,务实王道又是主流。三者相比较,霸道有弊无利,纯粹王道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如两宋),而务实王道则利大于弊,其造就了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与武宣之政、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朝的康雍乾盛世。
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应反思其不计得失、好大喜功与劳民伤财之误。应坚持“去纯粹王道之幻想、反霸道强权之行径、取务实王道之神髓”的历史取舍原则,认真吸取纯粹王道外交的经验教训,更多地将义利兼顾、德力俱备的务实王道发扬光大,古为今用,以更好地促进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
著名明史专家刘重月先生认为:“15世纪西方各国也正在开展航海的探索活动,郑和下西洋实际上应该是那个大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
毛佩琪先生从小处分析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基于朱棣朱棣整体的政治目的,下西洋并非是孤立的事件,七下西洋是朱棣对治理明帝国政治理想的体现,这是一种国家力量的显示。”
柏杨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这样评价郑和的这次壮举,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知道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北大前副校长,史学家何川文曾经评价:“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文明质之间的交流与交汇,在整个明代的交流与交汇史上,唯有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最文明。因为,它是和平”。
当代美国的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这样说:“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市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