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杨荣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是“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杨荣家藏书甚富,其诗不足称,其文造作痕迹明显

作者:杨荣

 

杨荣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是“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在杨荣之前,韩愈苏轼的风格占居主流,自他开始,欧阳修文风蔚为大宗
杨荣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其创作风格:“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渢渢雅音,其它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枯槁者异也。”钱基博称其“文章雍容平易,体格与士奇(杨士奇)略同”。指出了他们诗文平正典雅的特征。
杨荣在胡广死后,主持内阁,进而主持文柄。台阁体雍容的风格,到杨荣主持文坛时才正式确立。在他之前,韩愈、苏轼的风格占居主流,奇崛生姿。自他开始,欧阳修文风蔚为大宗。


杨荣家藏书甚富,藏本装潢精美,其诗不足称,抒情也是情不深意不切,其文喜填人华贵尊荣的字词,造作痕迹明显,那个时代的诗风直接影响了从永乐到万历年间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不足称,而富贵福泽态明显,无论应制还是绘景,都场面宏丽。抒情也是高姿态,情不深意不切,大开门的话居多。
他的文章与唐宋古文家区别颇大,文句中喜欢填人华贵尊荣的字词。杨荣的台阁体文,造作痕迹明显。但他为台阁重臣,可以引领那个时代的风气,他们的诗风直接影响了从永乐到万历年间的诗歌创作。
藏书
杨荣家藏书甚富,藏本装潢精美。历经数十年,仍崭新如故。如郑樵《通志》及二十一史之类大部书,案头环列,连盈数十架。后经战乱及后人保管不力,所藏之书,尽荡于人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ぉ定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杨荣简介

杨荣(1371年—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本    名
杨荣
别    称
杨道应、杨子荣、杨文敏
字    号
字勉仁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明人(汉族)
出生地
建安(今福建建瓯)
出生时间
1371年
去世时间
1440年7月30日
主要作品
《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主要成就
历仕五朝,辅佐永乐盛世、仁宣之治;重修太祖实录,总裁太宗实录
官    职
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追    赠
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
谥    号
文敏
地    位
“三杨”之“东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